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薄薄的拼音

薄薄的拼音

薄薄,漢語詞語,讀音為báo báo。

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字形從艸(同草),溥聲。“薄”的本義壹般認為是草木叢生。叢生的草木挨得很近,引申指接近、迫近,又引申為輕微、少、輕視、看不起。“薄”壹般作實詞中的形容詞,在《詩經》中活用為虛詞較多。

薄在古代讀入聲,現代漢語有三個讀音。báo多用於口語,常單用。bó多用於合成詞或成語。bò僅用於薄荷。“薄”通常被認為是形聲字。上部為“艹(艸,即草)”,為形旁,表示“薄”的本義與草木有關;

下部為“溥”,作聲旁表音,有人說,“溥”也表意。“溥”有普遍之義。草木生長得很茂密,成“漫延之態”,以“溥”寫出草木的密集。許慎的《說文解字》中這樣記載:“薄,林薄也。”意思是說,草木茂盛的地方稱之為“薄”。這是“薄”的本義。

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註》進壹步對“薄”的繁密程度進行形象性的描述:“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可以發現,這裏“薄”的茂密達到了“草木相互交錯,沒有縫隙可入”的地步。由此引申到“沒有空隙,距離近”,得出“迫近、靠近、逼近”之意。

如成語“日薄西山”,就是太陽迫近西山、即將落下的意思。它常用來比喻人或事物接近死亡。壹個物體上下兩個平面之間距離很近,幾乎沒有空隙。“薄”又可以引申指“扁平物上下兩面之間的距離小”。這壹義項乃是“薄”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意義之壹。

肥沃的土地具有松軟、深厚的特點,土壤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肥力高,從而有“土地厚”壹說法,相反,“土地薄”就是指土地不肥沃。土地的薄厚預示土地的肥沃與貧瘠,故由此處產生“(土地)不肥沃”這壹意思。

土地貧瘠的地方能創造出的財富固然少。“薄”字“家產少,不富有”壹義可能由此引申而來。土地貧瘠,收成不好,又可以引申出“輕微、少”這個意思。如果改變詞性,轉化成動詞,就可以得出“輕視、怠慢”的意思。如成語“厚此薄彼”“妄自菲薄”。

薄壹般作實詞中的形容詞,在《詩經》中活用為虛詞較多,例如《小雅·采芑》:“薄言采芑。”《正義》註:“薄,辭也”,即修飾之詞,助詞。又《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浣我衣”,此“薄”字則作“乃”解。薄的虛詞、助詞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