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山莊 ,秋水之山莊。秋水,原名沈慧芝,原為晚清上海灘的雛妓,成年後被壹皇室貝勒重金贖走,攜往京城。幾年後,貝勒爺病故,於是席卷了壹些財物重回上海灘。據說當她到上海後,直至壹故友家中,故友見之喜出望外,立即拉她外出就餐,將她的財物交給當時在座的朋友代為看管。等他們興盡而歸時已是深夜,那朋友還守著財物,獨坐以待。因此,秋水認識了那個朋友――史量才,也開始了她的後半生的愛恨情仇。
秋水擅長鼓琴度曲,與史量才高山流水,視為知音。史量才給她改名為秋水,秋水以身相許後,成了史量才的二太太,並將所帶財物也全部給了他,由此史量才購進《申報》《新聞報》,壹躍成了上海報業的泰鬥。可是秋水的幸福沒有維持多久,史量才有了外室,也是個能幫助他事業的才女,並為他生了個女兒。說到史量才,這個男人也真是好命,遇到了三個成就他事業的女人,其壹是正室,也是個才女,幫他創辦了上海女子蠶桑學校,開始了他的事業,還給他生了兒子;其二是沈秋水;其三就後來的外室。三人中只有沈秋水無兒無女,將自己的所有都托付給了史量才,也全心全意地依附了他,當她知道了史有了外室後,想必心裏的孤獨愁苦是難以言表。大概是史量才覺得自己的所作於秋水不公,就在杭州西湖邊葛嶺山下建了別墅送她,並親手寫了“秋水山莊”的匾額。
女人總是最傻,也是最容易受感動的,當秋水來到西湖邊看到了秋水山莊,所有的委屈和不平都被付之西湖。後來她經常住在秋水山莊,也許只有在秋水山莊,她才能忘卻煩惱,真正做個秋水伊人。
1934年,史量才在與秋水由杭州回上海的途中,被特務暗殺,秋水親眼見了愛人死在身旁。據說,在史量才的靈堂上,秋水白衣素服,形容憔悴,抱著史量才最喜愛的七弦琴,彈了壹曲《廣陵散》。樂曲將終時,琴聲突然激昂,“蹦”的壹聲琴弦斷了,秋水抱起琴走到火缽,將琴投進了火中。《廣陵散》絕,知音不再!
後來,秋水離開了秋水山莊,也離開了史家,獨自壹人,焚香誦經,了此余生。而秋水山莊也成了婦孺醫院,解放後收歸國有,成了新新飯店的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