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邴怎麽讀姓氏如下:
邴姓,中華姓氏。主要分布於山東,邴豫為得姓始祖。讀音bǐng。
姓氏源流
始於春秋,以封地名為姓,是晉大夫邴豫的後代。據《通誌》載,邴是春秋時的壹個城邑,故城址在今河南成武縣東。晉國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後代遂用祖先的封地“邴”作為自己的姓氏。後來也有的省文去掉邑字旁,以“丙”為姓,稱丙氏。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故邴也作丙,邴、丙姓同源。
出自春秋時期,以封地為姓,是齊大夫邴鸀的後代。據《通誌》載,邴,又名祊,是春秋時祭祀泰山的壹個城邑。在今山東費縣東。齊大夫邴鸀的封地就在那裏。他的子孫後代,就以邴為姓,稱邴氏。在古代,邴氏的望族大多出自於魯國(後改魯郡,亦稱魯國郡)。
出自賜姓,漢代名將都禦李陵之後。南北朝時,李廣的後代歸順魏國,魏帝在邴殿接見了他們,賜姓丙氏,因而姓丙。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所以李廣的後代也稱邴氏。
得姓始祖
邴豫、邴鸀、邴意茲(秉意茲)、李廣。邴姓出自春秋時代的齊國,發祥地就在山東省境內,是壹個以地為姓的姓氏。最初的“邴”是齊國的壹個地名。根據《谷梁傳》上記載:“鄭伯使苑來歸邴。
根據考證,當初的邴地,就在今山東省費縣東南地帶,至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歷史。另外,根據通誌·氏族略上記載,“邴”亦作“丙”,晉國大夫邴豫食采於邴這個,子孫以地為姓,稱為邴姓。齊國亦有邴邑,而有邴氏。望族居於魯國郡,就是山東省滋縣西。故邴姓後人尊邴豫為邴姓的得姓始祖。
上聯典指東漢朱虛人邴原,字根矩,少年時孤而家貧,壹次,路過學館哭泣時,經塾師盤問,得以就學。與管寧同以情操高尚著稱,後來歸附曹操,官至五官將長史。常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家門。下聯典指西晉城陽人邴郁,字弘文,邴原的曾孫,潔身自好,有祖上高風。晉成帝曾征他為博士,他以有病推辭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