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學家是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學派之壹。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壹種哲學流派,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壹。陰陽家的哲學思想主要是道家?陰陽說?和?五行說?。在封建時代,人們總是希望能預先得知天地變遷的異動,於是就出現了?陰陽五行說?,將人們的這壹希望變成了現實,其代表作就有《老子》《文子》《列子》《莊子》等。陰陽家原先被列入?九流十家?,隨後壹些書籍使?諸子百家?著作上升到千家,但流傳較廣的,影響較大的學派也不過十幾家,如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還有陰陽家等。中國的陰陽五行說在公元6世紀的時候,也曾流傳到日本過,滲透了不少當地的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日本陰陽道?,並且後來在日本出現了?陰陽家?或?陰陽師?這樣壹種熱門的職業。漢初時期陰陽學家還是存在的,但在西漢中葉以後就不復存在了。陰陽學家的創始人是戰國晚期齊國的鄒衍。其代表作有《鄒子》和《鄒子終始》。他善於以天象和五德演化的變化,推演朝政的興衰。主要有?大九州說?和?五德終始說?。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還曾經吸收過道家和儒家的思想。鄒衍與道家的關系十分密切,他的思想學說大多數來源於道家學派。陰陽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董仲舒,他創立了著名的?天人感應?學說。焦延壽,他的著作有《焦氏易林》等。李淳風,他的著作有《法象誌》《推背圖》等。劉伯溫,他的著作有《黃金策》。當然了,陰陽學家的代表人物還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