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肢體發抖的樣子;紛紛落下的樣子。
基本釋義:
1、風吹物體等的聲音
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
2、紛紛落下的樣子
兩棵丁香,葉子簌簌辭柯了,像壹聲聲年華消失的感嘆。《爐火》——臧克家
引證
1、象聲詞。
《水滸傳》第壹回:“太尉定睛看時,山邊竹藤裏簌簌地響,搶出壹條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來。”
譯文:太尉定睛看時,山邊竹、藤裏簌簌地響,撞出壹條吊桶大小、雪花像蛇壹樣進來。
2、墜落貌。
朱自清 《背影》:“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擴展資料
相關組詞?簏簌?撲簌?簌簌?戰簌?碌簌?低簌?樸簌?萬簌?琭簌?簌落噗簌簌?軟簌簌?急簌簌?撲簌簌
壹、撲簌[pū sù]?
形容眼淚向下掉的樣子:撲簌撲簌掉下眼淚。也說撲簌簌。
二、簌簌[sù sù]?
形容風吹葉子等的聲音。聽著簌簌的聲音,壹點暖氣的感覺都沒有。
三、碌簌[lù sù]?
絲綢棉布等織物的殘縷。這裏的碌簌真的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