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詞的出處,含義,作者的寫作背景……

詞的出處,含義,作者的寫作背景……

理想境界的錚錚誓言。若有壹人皎潔如明月般在人生路途上常伴左右,用愛點亮妳的心燈,那麽追隨他天涯海角也無妨,融熱冰雪的區區寒冷又算的了什麽。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諱改,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父明珠,官大學士、太子太傅,母愛新覺羅氏。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官壹等侍衛。《清史稿》有傳。有《通誌堂集》,附詞四卷,後人匯輯成《納蘭詞》,今存詞348首。詞風真摯自然而多淒惻哀艷,悼亡之作尤稱絕調。向有滿洲詞人第壹之譽,為清詞大家。雖然他的名是納蘭性德,但是,我還是喜歡稱他為納蘭容若。納蘭容若,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了詩意。沒有人可以否認他的高貴、他的才華、他的深情;沒有人會看不出他的惆悵、他的失落、他的哀傷。

他是濁世中壹位翩翩佳公子,他是詞壇上壹位聲名赫赫的大家。他並非只是史書裏的壹個名詞,他有血有肉,他有情有義,因而他的故事淒美動人,他的詞作代代傳唱。

納蘭有壹顆高貴狹義的寂寞之心。他早期積極入仕,年少輕狂,熱情四射。馬上開弓,衣襟飄飄,壹個得意佳公子。隨著詩書浸淫,知己相交,可能還有戀人的典雅脫俗詠絮才情,納蘭成了漢人也叫好的詩詞楚翹,他已經有了漢人才子的憂傷雅氣。後來,反到是納蘭去開通他那些郁郁不得誌的友人,但他胸中的塊壘有誰可澆?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獄如火如荼,冤案多如牛毛。大批被定罪為反清復明的罪人帶著家眷被流放到寒冷偏僻的寧古塔。在漫漫行途中,有壹個叫吳兆騫的文人,在風天雪地裏思念妻兒老小。他長淚雙流,壹生再不能踏上故土了,死後都是異鄉孤魂,難入祠堂。他幸運的交了壹個知心朋友,名士顧貞觀。顧貞觀不能看老朋友如此悲慘下場,他四處奔走,但徒嘆奈何。捅了統治者的命門,誰能回天?搞不好就是同黨。但顧貞觀已不惜身家性命了,他聽說權相明珠的長子納蘭容若是個仁心寬厚,狹骨熱腸的曠世才子,他心動了。他們先前並未知曉對方,壹朝相間,甚是傾心。顧貞觀有備而來,他開宗明義,納蘭皺起眉頭,顧盯著納蘭看看他可真是否名副其實。納蘭坦蕩說了此事的繁難,顧貞觀老淚縱橫,他從袖中呈壹紙詩,納蘭壹看,也傷心淚流了。“季子平安否”,壹聲關切,兩人垂淚。納蘭說好吧,妳回去聽我信吧。

即使是權相,即使是近臣,這件事的難度可想而知。納蘭堅韌不拔,極力周旋。這是引火上身的事,他的父親明珠鬧不好就被政敵以此彈劾。可納蘭是性情中人,搭上身家性命也要完成朋友之托,即便萍水相逢。這件事耗時很長,顧貞觀為此還再次寫詩督處。納蘭愁腸百轉中也回詞表明心跡,“德也狂生而”。最終納蘭以什麽代價換回吳兆騫的自由已不得而知,但這壹段佳話至今讓人熱血沸騰。他們的詞和已是詞壇佳話。這樣壹個人怎不讓人欽慕感嘆?吳兆騫回來後不久就去世了,但他九泉之下也會慶幸他壹生碰到了顧貞觀和納蘭。

納蘭容若壹生,堪稱”第壹等有情人”,而納蘭容若之情又多抒發於納蘭詞中,就納蘭詞來探索他的感情世界,當是最合時宜的途徑.他的元配,盧氏。天生麗質,才智敏銳。他們倆青梅竹馬,心意相圖。煙花三月,花叢中詩詞唱和。亭臺樓榭,把酒言歡。雕欄曲處,同倚斜陽。秀榻閑時,畫眉弄妝。就這樣,在如蜜的光陰中,他們的愛情結晶了。從此,他的每壹次出征,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倦怠,再也沒有了往日的豪情。再也沒有了風蕭蕭,易水寒的悲寂。有的是壹種責任,壹種護家衛國的責任,壹種不能馬革裹屍而且必須榮歸故裏的責任。壹種纏纏綿綿,壹種尋尋覓覓,壹種牽牽絆絆……

可是,盧氏,卻沒能和他撕守手白頭,因為難產,她死了。這是容若心中最大的傷痛。

“辛苦最憐天上月,壹昔如環,昔昔都成缺。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蕭瑟成蘭看老去,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休說生生花裏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是啊,人死了,就死了,沒有什麽比死去更無何奈何。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死去,是真正的永恒。壹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情感越深,苦痛越深。秋墳鬼唱也好,化蝶雙棲也好,壹切都夢成今古。天不留人,斯何以堪?

臨終之前,他已抱病數月,還與好友壹並賞花做詩,三日後便溘然長逝。說起病癥卻無名言之,只是體熱而汗不出,康熙將禦醫統統送去卻針藥罔治。此時離妻子病逝已有十壹年了,他也剛剛做了“零落鴛鴦,十壹年前夢壹場”的哀詞,也許這病是恰逢其時,他已厭倦了“年來苦樂,與誰相倚”的日子,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他這壹放棄,家庭的希望,主子的重望,朋友的熱望全部落空,然而卻使人生唯美。

納蘭可悲但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壹個大詞人,而且是武將,是禦前壹品帶刀侍衛,在重武的滿清八旗之風盛行之時,有侍駕之能可知他武功的出眾。非但如此,他還是 古來難得的情種,是造化喜之、造化悲之的代表之作。他出身貴族,父親權傾朝野,家中賓客如雲;他氣質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誌,身得皇恩,眾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南騎北討,遠赴邊塞,西風大旗戰鼓連營;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於三十歲而終。這樣的人上天也許只多造了壹個,他就是“德也狂生耳”的納蘭性德,字容若,大學士明珠之長子,康熙皇帝的禦前近臣。2

納蘭的死也恰逢其時,其後不久,家族壹蹶不振,家散人亡,似乎上天不忍心讓他遭遇這樣的慘劇而先壹步接了他去,在人們無不扼腕嘆息英才早逝後又不能不為他慶幸,就象是誰也難以想象林黛玉會直面賈府的抄家而寧願她先於此而魂歸離恨天。我不可想象壹個年邁蒼蒼,身邊兒孫成群的納蘭容若還在做著哀悼的夢,我更不能想象明珠壹家被囚時也包括這個風流倜儻的才子,肩披鎖枷,蓬頭垢面,被壹群市儈小吏審問。他在繁華中生,在富貴中去,然而壹生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寂寞的。納蘭之死與明珠之敗在當日都是驚天的大事,街聞巷議,無不感慨,時至今日,已沒有人再去議論明珠的成敗,卻還有人在讀納蘭詞。>

無論愛情還是事業,註定納蘭容若充滿坎坷。做壹個歷史悲劇裏匆匆的過客。“千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壹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吊古傷今,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江山還是那個江山,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愛也罷,情也罷,英雄也罷。壹杯黃土,掩盡風流。在康熙的光輝裏,他如蒼海壹滴,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誰能想起他,納蘭容若和納蘭容若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