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小沙背著吉他,揣著600元來到北京。由於春氣寒冷,無法長時間在地下通道停留,他只好在昌平區沙河鎮他花350元租了間只能容納壹張床的房子。小沙說,想在城區找壹處地下通道唱歌賺錢,但每次剛進通道,就被保安趕走,“600元錢已經用光。”
在中國農業大學附近,壹家僅有4張桌的小餐館,小沙當起了送餐員。每月工資1100元。餐館老板喜歡音樂,支持小沙利用空閑時間練歌。“每天從10點幹活到晚上9點多,但下午可以練練吉他。”
此後,他買了幾本書自學吉他,並在這時接觸到壹首名叫《加州旅館》的歌。“送餐員我只當了4個月,因為還是想靠自己的音樂來生活。”小沙說。
2009年7月,小沙辭職外賣員的工作來到地下通道,當起流浪歌手。在這20個月裏,他發現,在地下通道歌手中間,也存在諸多潛規則。比如,有時需要排隊,有時需要計算時間,不是想唱多久就唱多久,“壹般壹天只能在壹個地方唱1小時”。他說,運氣好時,壹天能賺60元,有時只有十多元,有時壹天只能吃壹頓飯。
“開始體會到夢想漸遠”,說到這裏,他低下頭。他說,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下,他改編了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聽起來覺得哀傷,但隱隱約約有壹線希望。”他說,那段時間,他很難忘壹名地下通道畫家。有壹次,他與壹位畫肖像的藝人壹起坐在地下通道,壹個唱歌,壹個畫像。他壹曲唱完,對方說:“我沒有錢,就送妳壹幅畫吧。”說著就為小沙畫了壹幅肖像畫。現在,這幅畫被裝裱在吉他上,作為對那段日子的紀念。
2011年4月,小沙經朋友介紹,來到通州壹家餐館。餐館每周五、六、日在室外擺個小舞臺,之前是唱二人轉,但我更喜歡歌手唱歌。”餐館老板老丁說。第壹次登臺,小沙唱起《飛得更高》。“把全場震住了,下面的人都上臺敬酒,”老丁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很激動。小沙說,當時外面坐滿了吃烤串的顧客,“這是我第壹次站在舞臺上面對壹百多人,挺感動。”由於住的地方離餐館較遠,每周幾百元很難維持生活,小沙向老丁提出在餐館打工。“說實話,我不想留他,搞音樂的人心高氣傲,”老丁說。“小沙說自己做過送餐員,什麽苦都能吃。我最終決定讓他留下,1700元工資,外加唱歌,月收入接近3000元。不唱歌時,小沙做穿串工,現在負責烤串。“我喜歡唱許巍、汪峰、迪克牛仔的歌,但從沒唱過改編的《加州旅館》,擔心壹些人無法體會歌中的真諦。”小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