詈的讀音是lì,意思是罵,責罵。這個字通常用在表示惡言惡語或者粗俗的罵人話,如詈罵、詈責等詞語中。
在古代漢語中,詈是壹種常見的表達方式,人們常常用它來表達不滿、憤怒或怨恨等情緒。例如,《史記》中就有乃使騎劫代將,遂無以表章,益以自建築物作詩詞,發狂詈怒。
在《說文解字》中,詈字被解釋為罵也。段玉裁在《說文解字註》中進壹步解釋:言之觸罪網也。即言辭會觸及到罪惡的範疇。
在現代漢語中,詈這種表達方式逐漸被淘汰,人們更加註重文明用語和社交禮儀。但在壹些特定場合下,仍然會使用到這個字,例如在小說、詩歌或戲劇中,為了表達主人公的憤怒、不滿或怨恨等情緒,可能會使用到這個字。當人們感到怨恨或詛咒時,也常常使用詈字。
詈字造句:
1、他被激怒了,開始對對方詈罵起來。
2、即使在網絡上,他也避免使用詈罵的語言。
3、對於那些不支持他的人,他總是以詈責來回應。
4、他的妻子經常被他無休止的詈罵所困擾。
5、鄰居的孩子們整天吵鬧,讓他忍無可忍,不時地發出詈罵聲。
6、他無法容忍別人的缺點,經常用詈罵的方式表達不滿。
7、即使在公***場合,她也忍不住用詈字來發泄情緒。
8、他被貶低和詈罵的言語所攻擊。
9、他的行為讓人感到非常憤怒,甚至有人用詈罵的方式表達不滿。
10、她常常用詈罵的方式和家人交流。
11、他站在那裏,用詈罵的方式發泄情緒。
12、他的老板對他的工作不滿意,開始用詈罵的方式責備他。
13、他的妻子無法忍受他不斷使用詈罵的語言。
14、他經常用詈罵的方式來對待那些不支持他的人。
15、他的行為讓觀眾感到憤怒,不斷用詈罵的方式來回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