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白鷺生字組詞內容如下:
鷺,白鷺,蒼鷺,鷺鷥;嫌,嫌棄,嫌犯,避嫌;喙,鳥喙,長喙;黛,粉黛,黛綠,黛紫;嵌,嵌套,嵌合,嵌入;嗜,嗜好,嗜血;澄,澄清,澄澈,澄明。
課本內容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壹單元第壹課的課文。這是壹篇優美的散文詩,作者用優美的語言介紹了白鷺的美,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其實是告訴同學們,要善於在尋常事物中發現美,讓同學們明白美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善於發現美。
這是壹篇寓情於物的散文。課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的外形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美,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白鷺雪白的蓑毛、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顏色非常和諧;流線型結構的身段大小非常勻稱,這壹切都很適宜,它的外形就像“壹首精巧的詩”。
白鷺在清水田裏靜靜地釣魚、在枝頭孤獨地站立、在黃昏的空中低低地飛行,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充滿了含蓄美,就像“壹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因此,作者說白鷺是“壹首精巧的詩”“壹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
創作背景:
作於1942年10月31日,當時正值抗日戰爭第二階段,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反***高潮。郭沫若當時是中國***產黨黨員,任國民黨政府語言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以雙重身份進行抗日。
他說:“中國目前是最為文學的時代,善惡對立、忠奸對立異常鮮明,人性美發展到極點,人性惡也發展到極點。”所以他這個時期的雜文以愛國反奸為內容,贊頌愛國者的忠義揭露賣國者的奸惡。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征,贊揚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隱晦地借孤獨而優美的白鷺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追求。
在南國優美的田野中、明凈清淺的小河邊,壹種常見的水禽被人尊為水邊隱士、江田長者的白鷺,出沒其間把鄉居生活點綴得特別富有情趣。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觀察力,對白鷺進行了熱情的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