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散又叫更生散或單稱散,因配方中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酯,鐘乳石流黃等五種材料而得名。五石散在魏晉時期比較盛行,據說是漢代壹些追仙求道的人發明的壹種藥劑,說是可以強身健體,但實際上只能增強人的情欲。
但是到了魏晉時期,有人將他的藥方改進以後也就實現了它到毒品的轉換,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白粉這些毒品,服用以後會讓人極度興奮,也會讓人上癮,長期服用會導致精神恍惚。由於它有使人成癮的特性,再加上在當時的價格不菲,壹度成為魏晉時期的流行品,其中大家所熟知的書聖王羲之就是其典型的受害者。
孫思邈是唐代著名的醫學家,被人尊稱為神醫,他關心人民的疾病痛苦,處處為患者著想,而且為人治病從不分高低貴賤都是平等對待,而且對臨床醫學做了很大貢獻,在唯壹的幾十年中,無欲無求,認真負責,還被尊稱為藥王。行醫的這麽多年裏,他用自己豐富的閱歷,認識到五石散的危害遠遠大於它的好處。
當時壹些江湖人士知道了五石散可以使人成癮,之後為自己帶來豐厚的利益,所以壹些醫德缺失的人就用五石散來發橫財,所以像孫思邈這樣有高尚醫德的人就開始了歷史上最早的禁毒運動,所以,在他臨死前壹直叮囑自己的徒弟壹定要毀了五石散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