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釋義:
趙廣是合肥人,原本是李伯時家裏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每次都讓他在周圍侍候,時間長了(趙廣)擅長能作畫,尤其擅長畫馬,(趙廣畫的作品)幾乎能跟李伯時(畫的作品)不分上下。宋朝建炎年間他落入金兵手中。敵人聽說他擅長作畫,就叫他畫掠奪來的婦女。
趙廣用不會作畫毅然拒絕,敵人用亮晃晃的刀子威脅他,(趙廣)不屈從,(敵人)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發他離去。而趙廣平時是左手作畫的。動亂過後,趙廣只畫觀音菩薩。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文人及官僚家中所珍藏的李伯時的觀音菩薩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原文:
趙廣,合淝人,本李伯時家小吏。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久之亦善畫,尤工作馬,幾能亂真。建炎中陷賊,賊聞其善畫,使圖所虜婦人。廣毅然辭以不能畫,協以白刃,不從,遂斷右手姆指遣去。而廣平生實用左手。亂定惟畫觀音大士而已。又數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時觀音,多廣筆也。
此文出自宋代陸遊的《老學庵筆記》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老學庵筆記》的寫作時間,大約在宋孝宗淳熙末年到宋光宗紹熙初年這幾年間。
卷壹說:“予去國(指臨安)二十七年復來。”又卷六亦說:“今上初登極,周丞相草儀註,稱‘新皇帝’,蓋創為文也。”按周丞相指周必大,淳熙末、紹熙初任左丞相,“今上”、“新皇帝”俱指光宗。
陸遊因周必大推薦,淳熙末年回到朝廷,距他三十九歲孝宗隆興元年離開臨安,正好二十六、七年。這是《老學庵筆記》寫作時間的有力證據。
陸遊的二兒子陸子龍編《陸遊文集》時也說:《老學庵筆記》,“先太史(陸遊)淳熙、紹熙間所作也。”
內容簡介:
此文是以其鏡湖岸邊的“老學庵”書齋得名的,書齋的命名乃“取‘師曠老而學如秉燭夜行’之語”。
此書是放翁晚年作品。它記載了大量的遺聞故實, 風土民俗,奇人怪物,考辨了許多詩文、典章、輿地、方物等等。 其突出的特點,壹是所錄多屬本人或親友見聞,二是特別關心時亊人物,三是所述人事多有議論褒貶。
清代文學家李慈銘認為該書 “雜述掌故,間考舊文,俱為謹嚴,所論時事人物亦多平允”,稱之為“亦說部之傑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