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皆空的意思是世上壹切都是空虛的。
成語拼音:sì dà jiē kōng。
成語解釋:四大:古代印度哲學認為地、水、火、風是構成壹切物質的元素,佛家采用其說,認為這四種元素分別具有堅、濕、暖、動的性能,也稱之為四大。四大皆空為佛教用語,指宇宙間萬事萬物,包括人身在內,都是虛無空幻的。現壹般用以表示塵念俱消,看破紅塵,無牽無掛。
成語出處:
1、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壹回:“胞胎渾沌,~,沒甚姓名(出家後,不姓在家姓,法名姓:釋)。她信奉佛教,自覺心無牽掛。”
2、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五回:“壹心無掛,四大皆空。空苦苦,氣化清風形歸土。”
3、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譯《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四大皆空造句
1、失業數年,我已經是四大皆空、壹貧如洗了。
2、就連四大皆空的和尚尼姑與清虛飄渺的道士道婆也不甘心當觀潮派,壹邊把彌勒觀音放諸腦後,壹邊把老君煉丹爐暫時封火,同樣爬上花臺當粉絲。
3、出家人四大皆空,稱呼也是空,妳我有緣,日後自會相見,何不隨緣。
4、貧僧方外之人,四大皆空,哪會有心願未了?
5、我靠,不是說出家人四大皆空的嘛,現在怎麽那麽好鬥,而且這老和尚神秘莫測,自己要是出手就被人幹掉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