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10句經典對聯,品讀嶽麓書院1040年歷史

10句經典對聯,品讀嶽麓書院1040年歷史

今年是嶽麓書院成立1040年。書院位於美景如畫的湘江西岸,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壹。書院自北宋開寶九年創辦以來,歷經千年,弦歌不絕。

今天我們壹起來品讀嶽麓書院的匾額對聯,感受嶽麓書院經典而獨特的魅力。

大門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書院大門始建於宋代。現存大門建於明代正德四年。大門的正上方,懸掛著宋真宗“嶽麓書院”禦匾。

相傳清代嘉慶年間,書院進行大修,完工之後,門人請山長(院長)袁名曜撰寫對聯。袁名曜以“惟楚有材”囑諸生應對,眾人苦思不得結果,貢生張中階至,脫口答到:“於斯為盛。”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很多人對這幅對聯有誤解,認為湖南人口氣大。但“惟”在這裏作發語詞,沒有意義。意思是說楚國(特指湖南)人才眾多,而書院尤為興盛。

頭門

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

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

頭門是進入書院的第壹道門,位於中軸線東端,1986年建成。頭門上懸有1010周年院慶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的“千年學府”匾,集唐代湘籍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手跡而成。

門側對聯由虞愚撰寫。虞愚,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協會副主席。

對聯道出嶽麓書院千百年來在培育人才和學術研究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湖湘學對近現代中國學術的巨大影響。

二 門

納於大麓;

藏之名山。

大門之後,原為禮殿。明代嘉靖元年擴建文廟時,始建二門。門額正面懸有“名山壇席”匾,撰者無考。現匾為1984年復制,集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字而成。“名山”在這裏專指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尾峰——嶽麓山。

對聯為清末湖南高等學堂學監程頌萬所撰。上聯語出《尚書·舜典》:“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下聯語出《史記·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聖人君子。” 意為嶽麓書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闊物博的嶽麓山中。

講堂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對聯以及講堂檐前所懸“實事求是”匾均為近代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賓步程,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1917年湖南工專遷入嶽麓書院辦學。

上聯出自《論語·衛靈公》,下聯出自韓愈《進學解》。意為幹事情要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善於使用工具;壹個人若要學業精通,必須勤奮努力,力戒懶惰。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這是講堂最長的壹副對聯。清代嶽麓書院山長曠敏本撰。曠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聘為嶽麓書院山長。原聯毀於抗戰時期,現聯為顏家龍補書。

上聯:是非由自我審察,毀譽由別人評說,得失聽從天命,不可強求。當我們登上麓山峰頭,感受著朗月清風,天地萬物的道理便可知,榮辱得失就可置於度外。下聯:國家的栽培、父母的養育之恩如何回報,老百姓的日子如何過得更好,中華的優秀文化如何傳播,登到山頂的赫曦臺上,俯瞰衡雲湘水,便可找到答案。這種人生態度其實也正是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思想的體現。

北側

學貫九流,匯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賢事業名山

講堂北側通往湘水校經堂的對聯,由清代嶽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左宗棠撰寫。因左宗堂曾讀書於湘水校經堂,故懸於此處。

九流:句出《漢書·敘傳》:"劉向司籍,九流以別。"後作各學術流派之合稱。法海,佛教語,喻佛法,謂佛法深廣如海。《維摩經·佛國品》:“度老病死大醫王,當禮法海德無邊。”對聯意指各種學派在嶽麓書院融合交匯,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嶽麓山秀美無比,聳峙在三湘大地上,歷史上的聖賢學者,都到此講學研習,使嶽麓山成為壹座文化名山。

文廟

吾道南來,原是濂溪壹脈;

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

這副對聯不是特意為嶽麓書院所寫,此聯出自清代學者王闿運之手。王闿運,湘潭人,曾在湖南長沙城南書院講學,曾做過曾國藩幕僚。據傳,王闿運曾到江浙壹帶講學,當地官員為試他的才學高低,故意探問他的學問之流派、淵源,他便隨手寫出了上面這壹對聯。

“道”即理學;“濂溪”即理學開山始祖周敦頤。“大江”指長江。“湘水”即湘江。對聯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湖南人及湖湘文化對近世中國所擔當的責任。

時務軒

胸懷子美千間廈;

氣壓元龍百尺樓。

時務軒為紀念清末維新派創辦的學校——時務學堂而築的紀念性建築。“時務軒”匾為著名書法家趙樸初題書。

軒前掛有梁啟超撰書的對聯。上聯語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下聯語出《三國誌·魏誌·陳登傳》。全聯在於勸誡人們在天下危亂之際,應該心系國家、胸懷天下,切不可為自己的蠅頭小利虛度壹生。

屈子祠

植體潔芳,三代以還存直道;

盟心忠愛,六經而後發奇文。

湖南素有屈賈之鄉的美譽,嶽麓書院在清代也開始建有祭祀屈原的專祠。

屈子祠正門匾額“屈子祠”及對聯由前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手書。對聯意指屈原的修養和情操像蘭花、芷草壹樣清芬高潔,贊頌了屈原矢誌不渝的愛國忠心。

愛晚亭

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

峽雲深翠滴,壹雙馴鶴待籠來

愛晚亭堪稱我國亭臺之中的經典建築。清乾隆五十七年嶽麓書院山長羅典創建之。原名“紅葉亭”,後改為“愛晚亭”。

亭上原掛有羅典山長所撰對聯 :忽訝艷紅輸,五百夭桃新種得;好將叢翠點,壹雙馴鶴待籠來。現對聯為宣統三年嶽麓書院學監程頌萬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