懟的讀音是duì,意思是怨恨。
懟
部 首 心? 筆 畫 9? 五 行 火 繁 體 懟? 五 筆 CFNU
怨恨。例 : 怨~。
詳細釋義
〈動〉
(形聲。從心,對聲。本義:怨恨) 同本義
懟,怨也。——《說文》
懟,恨也。——《廣雅·釋詁四》
以死誰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力盡則懟。——《谷梁傳·莊公三十壹年》
以懟父母。——《孟子》
懟以手自搗。——《漢書·外戚傳》
又如:懟恨(怨恨);懟憾(怨恨);懟怨(怨恨);懟怒(怨怒);懟筆(出於怨恨的記載)
〈形〉
兇狠 。
如:懟險(兇狠邪惡)
擴展資料
組詞
1、怨懟 [ yuàn duì ]?
怨恨,不滿。
漢 劉向 《新序·善謀》:“百姓罷勞怨懟於下,羣臣倍畔於上。” 宋 文天祥 《贈莆陽卓大著順寧精舍三十韻》:“蒙讒以去國,七年無怨懟。” 明 張居正 《答蘇松巡按曾公士楚言撫按職掌不同書》:“於是士民怨之,毀其生祠,刊布謗書,向之稱頌德美者,轉而為怨懟忿恨矣。”?
鄒韜奮 《勁兒多好!》:“老百姓對於抗禦外敵的戰爭,雖破家蕩產,不但無所怨懟,而且起勁萬分。”
2、讎懟 [ chóu duì ]?
仇恨,怨恨。
《史記·周本紀》:“夫事君者,險而不讎懟,怨而不怒,況事王乎!”
3、懟險 [ duì xiǎn ]?
兇狠邪惡。
《三國誌·蜀誌·楊戲傳》:“於是世主感而慮之,初自 燕 代 則仁聲洽著,行自 齊 魯 則英風播流……故能承 高祖 之始兆,復 皇漢 之宗祀也。然而奸兇懟險,天征未加,猶 孟津 之翔師,復須戰於 鳴條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