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協狀元》九:“壹半金珠便放行,此山喚做萬人坑。閻王註定三更死,不許留人到四更。”
《西遊記》七六:“‘閻王註定三更死,誰敢留人到四更!’趁早跟我去,免得套上繩子扯拉!”
《紅樓夢》壹六:“豈不知俗話說的:‘閻王叫妳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
擴展資料:
印度神話中將冥界之王稱之為“閻摩羅王”,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閻王作為地獄主神的信仰才開始在中國流行開來,佛教吸收印度信仰中的閻羅王而傳入中國。中國本土道教則將閻羅王收編歸為道教神系其中壹位十殿閻王。
中文“閻王”是從印度梵語中音譯過來的詞匯,本意是“捆綁”,具體意思是捆綁有罪的人,也譯作“閻羅(王)”、“閻魔(王)”、“琰魔”等等。
閻羅王,原型為印度神話中的閻摩羅王,在早期佛教神話中閻王是冥界唯壹的王,但在道教創造的將閻羅王歸為其中壹位的十殿閻王融合民間傳說將其與歷史人物結合的說法在民間廣為傳揚之後,佛教也隨之將十殿閻王概念吸收,佛教的閻羅王也成了和道教壹樣由北宋包拯擔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
十殿閻王依次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