逅為漢語詞語,意思是從辵( chuò),表示與行走有關。
逅的康熙筆畫:13,部外筆畫:6。《唐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音?。《說文》邂逅,相遇也。《增韻》不期而會曰邂逅。《詩·鄭風》邂逅相遇。又《集韻》居?切,音遘。義同。又《字匯補》很口切,音厚。《詩·唐風》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隅音偶。邂逅,解悅貌。《字匯補》亦作不固之貌。
其本義為相逢、偶然相遇或者偶然交往的意思,通常用於詩詞、文言文、古典小說等文學作品中。除了在詩詞中,逅這個字在現代漢語中經常被用來表達“偶遇”、“偶然相見”、“機會相遇”等意思,常見於日常口語和文學語言中。
辶是壹個表示行走的部首,表示行走的方向,而後合部則是表示復合的部首,表示兩個或多個部首合在壹起形成新的意義。因此,逅這個字的結構形式,符合漢字的常見構詞規律。在古代詩詞中,逅經常出現在形容情感及描繪故事情節的詞句中,例如:
1、獨步青雲,偶然逢得知音人。——唐代王之渙《登鸛雀樓》。
2、偶逢知己,意氣相投。——唐代白居易《賦得雙龍臥銅柱》。
3、前緣未盡,霎時相逢。——唐代韓愈《石鼓文》。
逅的組詞
1、意外逅遇:指的是意料之外的偶然相遇,形容情感或者事件上的偶然性,常用於文學、影視作品中,如“在壹個偶然的意外逅遇中,兩顆心慢慢地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2、偶然相逢:同樣是指的是意外的、偶然的相遇,但與“意外逅遇”不同的是,“偶然相逢”側重於時間、地點等,指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偶然相遇。如“在街頭的咖啡店裏,我和他偶然相逢,大家壹起聊起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