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百家講壇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第六集講了幾個故事

百家講壇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第六集講了幾個故事

弟子規第六集——出則悌之壹 /list.php?lid=69

故事內容:

1、陳昉百犬(參見《中華德育故事第六部》)

宋朝時候,有個人叫陳昉,自從他的祖父陳崇留傳家法以來,合族壹同居住著,已經十三代了。家裏大大小小,壹***有七百多個人,而且不雇壹個傭人。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和睦,沒有壹個人傳家裏人的閑話。他家裏每次吃飯的時候,大家壹定都壹起坐在廣大的廳堂裏,沒有成年的人坐其他的位置(老幼分席)。

他家裏養了壹百多只狗,都在同壹個槽子裏吃飯,如果有壹只狗還沒有來吃飯,那麽這壹群狗都會等它,不肯先吃。因此他鄉裏間的人,都被陳家這種風氣所感化。那時候的州官叫做張齊賢,就把這個事情上奏朝廷,把他家裏的徭役統統都免了。

2、李績焚須(參見《中華德育故事第六部》)

唐朝李績,字懋功。本姓徐,叫徐世績,後改為李績,因為當時太宗皇帝李世民

跟他父親唐太祖李淵打天下的時候,李績追隨他們父子倆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建立唐朝,唐太宗非常感念他對國家的功勞,所以賜他姓李,並且封他為英國公,做了宰相。有壹次他返鄉探親,順道去探望他的姐姐,姐姐這個時候碰巧生病了,李績就留下來照顧姐姐,每天侍候著姐姐,親自給姐姐煮粥。古時候煮粥很不容易,李績在外面蹲著用爐子燒著劈材煮粥,不小心壹陣風吹來竟把李績的胡須燒著了,姐姐看見了,就說:“我們家裏傭人很多,為什麽要妳自己做,辛苦到這般地步呢?”李績回答:“我難道是為了沒有人的緣故嗎?因為現在姐姐的年紀已經老了,我的年紀也老了,我們還能有幾時在壹起,我為姐姐煮粥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李績在外做官,與姐姐相聚太不容易了,而姐弟之情,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3、許武教弟(參見《中華德育故事第壹部》)

漢朝時候,有個姓許名武的,他父親是早已死了,剩下兩個弟弟,壹個叫許晏,壹個叫許普的,年紀都還很小。許武每每在耕田的時候,叫他兩個弟弟立在旁邊看著,晚上許武自己教他兩個弟弟讀書。如若弟弟不聽他的教訓,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廟裏告罪。後來許武舉了孝廉,但是他因為兩個弟弟都還沒有名望,就把家產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廣大的房屋,所有壞的統統給了弟弟。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人,都稱許他的兩個弟弟,反而看輕許武了。 等到兩個弟弟都得了選舉,他就會合了宗族和親戚們,哭著說明當時要給他弟弟顯揚名聲的緣故,並且把所有的家產,都讓給了兩個弟弟。

4、張閏無私(德育故事二十四悌)

元朝時候,有個叫張閏的人,他家已經八代同居而沒有分家了。所以家裏人口壹百多,但從不見有不和睦不友愛的。每日,只見他家的所有婦女都會齊聚壹室,大家有說有笑,愉快地壹齊做著女紅,做完活後,大家又把東西齊齊放在另壹倉庫,從不見有人私自拿了東西藏在自家的。而家裏的嬰幼兒,壹旦有啼哭的,則每位哺乳期的婦女,都會抱起哭著的孩子給他餵奶,從不會先仔細辨認是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所以,這些母親們,誰也不會計較哪個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而孩子們,也不知哪個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了。那個地方的縉紳之家、世襲之家,人人都自嘆不如,認為自家遠遠不如張閏家,對張閏家十分敬重。所以到至元年間,皇上下令壹定要好好旌表他家。

4、鄭濂碎梨(參見《中華德育故事第六部》)

明朝時候。鄭濂的家裏是七代同住的。他家裏的大門上。旌表著天下第壹家五個字。太祖皇帝召了鄭濂來問著他道。妳家裏究竟有多少人口呢。鄭濂回對道。大約有壹千多人口。太祖皇帝就問鄭濂用怎麽樣治家的法則。鄭濂回對說。只有不聽婦人家的言語罷了。太祖皇帝聽了很歡喜。就送他兩個梨子。鄭濂拜謝著。受了梨子回到家裏去的時候。太祖皇帝叫校尉暗地裏跟了他去。看他有什麽舉動。那裏曉得鄭濂壹到了家裏。就召集了合家的壹千多人。壹齊出來謝恩以後。便放下了兩大缸的清水。把兩個梨子弄碎了放在水裏。大家分著喝了。太祖皇帝曉得了這壹回事。非常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