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湯敦甫在京師的時候,坐車經過宣武門 大街,有個賣菜的老翁放下擔子坐在路 旁,趕車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 在地上。老翁抓住趕車人不放,責罵並 且毆打他,叫賠菜錢。湯敦甫掀開簾子 問:“值多少錢?我賠妳。”老翁要壹貫 錢,湯敦甫摸了摸袋子,裏邊沒錢,就 叫他壹塊兒到家裏拿錢。老翁不肯, 說:“要賠就在這兒賠。”弄得湯敦甫很 是窘迫。正好南城兵馬司指揮到了,相 互行完了禮,就說:“這純屬小人,讓 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老翁開始 害怕起來,磕著頭哀聲求饒。湯敦甫對 指揮說:“不用了,借我壹貫錢就行 了。”指揮把錢給了他。老翁磕頭道謝 走了。湯敦甫停著車與指揮講了好壹會 話,算著老翁已經走遠,這才告別指
揮,叫車子離開。
2. 文言文翻譯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妳現在當權掌握重要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理由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妳成為專門研究傳授經學的學官嗎? (妳)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妳說妳軍務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我常常讀書,自認為有很大益處。”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與呂蒙議論,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十分驚奇地說:“妳如今的謀略才幹,已不再是過去那個吳縣的呂蒙了!”呂蒙說:“對於有才能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兄長妳看清楚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於是魯肅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後離去。
3. 顧亭林軼事文言文答案 有人勸說顧炎武徹底消滅家中老鼠,而顧炎武持顧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無寸縷之絲。當著《音學五書》時,《詩本音》卷二稿再為鼠嚙,再為謄錄,略無慍色。有勸其翻覓壹近其類者,顧曰:“鼠嚙我稿,實勉我也,不然,好好擱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註顧亭林:顧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學者。
L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 (2)實勉我也( )
13.對文中劃線句翻譯正確的壹項是(3分)
A.(他就)多次抄錄,臉上沒有壹點生氣的表情。
B.(他就)抄錄了兩次,臉上沒有壹點生氣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錄,臉上沒有壹點遺憾的表情。
D.(他就)抄錄了兩次,臉上沒有壹點遺憾的表情。
14.有人勸顧炎武徹底消滅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15. “鼠嚙我稿,實勉我也”表現力顧亭林 的心態;“五易其稿”則表現了他
的態度。
答案
12.(1)日常 居家 在家時 (2)其實
13.A
14.《詩本音》卷二 稿再為鼠嚙
15.豁達 勤奮好學
4. 古文《左忠毅公逸事》全篇翻譯先父曾經說,同鄉前輩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學政。壹天,刮風下雪特別寒冷,幾個騎馬的隨從跟著左公外出,私行察訪走進壹座古廟。到了堂下小屋裏見壹個書生趴著桌子睡著了,文章剛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脫下貂皮裘衣蓋在書生身上,並給他關好門。左公向廟裏的和尚了解這個書生,原來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試,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驚喜地註視著他,他呈上試卷,就當面批點他是第壹名。又召他到內室,讓他拜見了左夫人,並對夫人說:“我們的幾個孩子都平庸無能,將來繼承我的誌向和事業的只有這個書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進東廠監獄,史可法早晚守在監獄的大門外邊.可惡的太監防範窺伺很嚴。即使左家的傭人也不能靠近。過了好久,聽說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兩銀子,哭泣著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動了。壹天,看守讓史可法換上破舊衣服,穿上草鞋,背著筐,用手拿著長鍬,裝做打掃臟東西的人,把史可法引進牢房。暗暗地指點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卻靠著墻坐在地上,臉和額頭燙焦潰爛不能辨認,左邊膝蓋往下,筋骨全部脫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著左公膝蓋就哭泣起來。左公聽出是史可法的聲音,可是眼睛睜不開,於是奮力舉起胳臂用手指撥開眼眶,目光像火炬壹樣明亮,惱怒地說:“沒用的奴才!這是什麽地方?可妳來到我這裏!國家的事情,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經完了,妳又輕視自己不明大義,天下事誰能支持呢?還不趕快離開,不要等到壞人捏造罪名來陷害妳,我現在就打死妳!”於是摸索地上刑具,
做出投打的樣子。史可法閉著嘴不敢出聲,快步地出來。後來史可法常常流著淚講述這件事,告訴別人說:“我的老師的肝肺、都是鐵石所鑄造出來的。”
崇禎末年,張獻忠在蘄春、黃岡、潛山、桐城壹帶活動。史可法憑著鳳陽、廬州道員的身份奉命防守禦敵。每次有警報,就幾個月不能上床睡覺,他讓士兵輪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帳篷外邊坐著。挑選了強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著用背靠著他,過了壹更就輪番替換壹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來,抖動自己的衣裳,鎧甲上的冰霜散落下來,像金屬響亮的聲音。有人勸他稍微休息壹下,他說:”我上怕辜負朝廷,下怕愧對我的老師呀!”
史可法指揮軍隊,往來於桐城。壹定親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請安,並到廳堂上拜見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輩塗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說左公在監獄裏對史可法講的話,是親耳從史可法那裏聽到的。
5. 《戴名世集.書光給諫軼事》文言文翻譯 賊四面環集,乘輿將安往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賊四面環集.乘輿將安往?請固守根本,以定人心。 譯文:賊軍從四面八方圍聚,皇上您將能到哪裏去?請皇上堅決地守護著國家根基,以便安定人心。
(2)章為城殺,時亨墮陴折左股,匍匐入尼庵,夜半自經,尼救之不死。 譯文:王章被李自城軍殺害,光時亨從城墻垛上跌落折斷了左大腿,爬著進入尼姑庵,半夜上吊自殺,尼姑救了他才得以不死。
(3)李建泰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社稷,朕將何往? 譯文:李建泰上疏,勸我南遷。國君應該為國家而死,我還能到哪裏去呢!參考譯文: 光時亨,字含萬,桐城人,崇禎甲戌年進士。
光時亨為人富有才氣,遇事決斷清楚且快速,並且能夠自我恪守清廉公正的品格,天性痛恨邪惡的人,所以不被許多小人所喜歡。他開始做官主管四川榮昌縣。
不久,光時亨就被征調進京城,歷任兵、刑兩部的給事中官職,他正直的名聲震動了京城。過了壹段時間,李自成攻克了山西,軍隊進入京城附近地區,兵鋒直接指向京城。
當時有人提出了遷都南京的意見,光時亨對皇帝說:“賊軍從四面八方圍聚,皇上您將能到哪裏去?請皇上堅決地守護著國家根基,以便安定人心。”到了京城陷落的時候,光時亨與禦史王章仍然巡視著城防。
王章被李自成軍殺害,光時亨從城墻垛上跌落折斷了左大腿,爬著進入尼姑庵,半夜上吊自殺,尼姑救了他才得以不死。不久,他又被李自成軍追蹤俘虜,經過禦河時,他和禦史金鉉壹起投河自殺,金鉉死了可光時亨卻被人救起來。
過壹段時間光時亨蘇醒了,於是他就暗暗地前往南京去。 到了江蘇宿遷,第二天開船,走不到幾裏路,河岸上有幾個軍士手持佩劍上船問:“哪壹個是光給事中?我們被大帥劉澤清派遣前來迎接他的。”
光時亨手拿佩劍正要詢問他們時,鐵鎖鏈已經套到他的頸上。在這之先,同郡的阮大鋮,已經名列叛逆案件中,天啟年間左光鬥、魏大昌的冤死,阮大鋮起了重要作用。
光時亨曾經咬牙切齒地責罵過阮大鋮,因而阮大鋮估計光時亨為人清廉正直,是不可用權術籠絡到的。到這時他就唆使劉澤清讓他派人把光時亨抓起來,把阻止遷都南京作為光時亨的罪名,然後把光時亨和金壇人周鐘、涇陽人武素同壹天殺掉。
周鐘、武素兩人本來就是投降李自成的人,所以野史錯誤地說光時亨是投降李自成的人,到今天也沒有人為他的冤屈平反昭雪。 光時亨因當初從城墻垛上跌落以及後來上吊、投河,屢次求死卻不得,思想發生了某些變化。
他最終喪命在奸人的手裏,可惜啊!可惜啊!康熙丁卯年,我進入京城,有個差役在旅館裏侍奉我,他就是京城人所說的長班,年紀八十多了,對我說:“當初我侍奉過給事中光公,在都城被攻克的時候,我從禦河中救起過光給事中。”他又用手捶著胸脯悲嘆說:“我哪裏知道光公會被送給阮大鋮、馬士英殺害!”這話可以證明野史說法的錯誤,於是我壹並記錄下這些。
辛卯日,督師大學士李建泰上書朝廷請求皇帝遷都南京,他希望自己奉命保護太子先前往南京。壬辰日,皇帝在平臺上召見群臣討論,告訴內閣大臣們說:“李建泰上疏,勸我南遷。
國君應該為國家而死,我還能到哪裏去呢!”大學士範景文、左都禦史李邦華、少詹事項煜都請求先奉命保護太子在江南巡視軍隊。兵部給事中光時亨大聲說:“奉命保護太子到南方去,各位大臣內心到底想幹什麽!妳們將要仿效唐肅宗當年在靈武做的舊事嗎?”範景文等於是就不敢再說話了。
皇上再問防守作戰的策略,眾臣沈默不語,皇上嘆息說:“我不是亡國的君主,各位大臣卻都是亡國的臣子啊!”皇上於是拂袖而去。
6. 石曼卿軼事石曼卿與石棚山
在石棚西南不遠處,聳立著壹塊大招頭崖,向陽背風,前臨壹片較為平坦的芳草地。遊人休憩此間,面對遮滿視線翠屏般的南山,便會產生溶入青綠色彩之間的超凡感覺。傳說當年石曼卿常在這裏讀書彈琴,飲酒宴樂,故明代人於古石壁間刻了六個擘窠漢隸“石曼卿讀書處”,深入石骨,古樸可愛。
石曼卿,名延年,曼卿是他的字。他生於北宋淳化五年(994),卒於康定二年(1041年)。他的祖先為幽州人(今北京壹帶),因避契丹之亂舉家南遷,在宋州的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落了戶。
石曼卿有個好友叫範諷,曾任官職,但被人汙告,石曼卿為好友範諷說了幾句公道話,也受到牽連,從京城貶到海州,做壹個小小的通判。通判是知州的副手,還有監察當地官吏的職責,又稱監州。
石曼卿讀書處
石曼卿是當時著名的文章高手,詩人和書法家,著有《石曼卿詩集》行世。石棚山風景俏麗,又離州城較近,便成了他經常遊樂的去處。
石曼卿最值得後人景仰的事,乃是他那錚錚鐵骨和拳拳的報國之心。北宋景祜五年(1038年),西夏王改稱皇帝,定國號為大夏,表示他與北宋完全處於對等地位。自康定元年至慶歷二年,西夏每年對北宋都要發動壹兩次大規模的軍事侵犯,常常把宋軍打得大敗。石曼卿受命於危難之際,很短時間內,便在河北、河東、陜西等地組織起來幾十萬大軍,開往前線抵禦西夏。皇帝因此賞賜他緋衣銀魚,方準備重用的時候,石曼卿卻壹病不起了。正是:壯誌末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襟!
石曼卿去世時才四十八歲,當是官至太子中允、秘閣校理。
7. 魏文候軼事文言文翻譯原文:
魏文候守信
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壹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選自《魏文侯書》)
註釋:
①魏文侯:名斯,是魏國的建立者。
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員。
③期獵:約會打獵。期,約會。
④焉之:到什麽地方去。之:往,去,到。焉:何,哪裏。
⑤會期:會面赴約,去見壹見。
譯文:
有壹天,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定好次日午時到狩獵廠打獵。那天,宮中飲酒,喝的很開心,天上下起了雨(早朝後,得知國力逐漸強盛,魏文侯心情十分舒暢,於是下令擺上酒宴款待群臣。酒過三巡,大家喝得興高采烈,酣(hān)暢淋漓突然,魏文侯帶著幾分醉意問道:“午時快到了吧?”左右回答:“是。”)魏文侯急忙命令左右撤下酒席,叫人備車趕往郊外的狩獵場。大臣們壹聽,齊聲勸道:“今天喝酒這麽歡樂,天又降大雨,不能打獵,大王何必冒著雨白白去壹趟呢?”
魏文侯說:“我已經跟人約好了,現在他們壹定在郊外等我。雖然現在很快樂,怎麽可以不堅守約定的(打獵)時間呢?”文侯於是前往,親自停止了酒宴。
8. 魏文侯軼事文言文翻譯譯文:魏文侯和群臣飲酒,興致正高時,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馬上備車前往近郊。
左右侍從勸說:“飲酒正在興頭,天又下雨,國君要到哪裏去?”文侯回答:“我事先與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約好打獵,飲酒雖樂,但怎能失約呢?”於是起身前往,親自告訴對方,因下雨取消打獵的事。韓國向魏國借兵攻打趙國。
魏文侯說:“我和趙國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應妳。”趙國又向魏國借兵攻擊韓國,魏文侯同樣拒絕。
韓、趙兩國使者皆憤然辭去。事後,兩國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開始向魏國朝貢。
自此,魏國開始強大,其他諸侯國不能跟它爭鋒。魏文侯派樂羊攻打中山國,攻克後,封給兒子魏擊。
魏文侯問群臣:“我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妳是仁德的國君。”只有任座說:“國君攻克中山,不將它封給弟弟,卻分給兒子,怎麽能稱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辭。
魏文侯再問另壹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國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問:“妳怎麽知道?”翟璜回答:“臣聽說只有國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
剛才任座言辭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悅,派翟璜速召回任座,親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賓。
9. 範文正公逸事 文言文答案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範文正公①,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
方貴顯時,置負郭②常稔之田③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出納焉。日食,人壹升;歲衣,人壹縑④;嫁女者五十千⑤,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⑥。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餘而無窮。屏⑧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莫給。此其大較也。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誌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⑨,於是始有祿賜之人,而終其誌。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⑩,承其誌,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註釋:①範文正公:範仲淹,字希文,卒謚文正。②負郭:靠近城郭。負,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莊稼成熟。④縑[jiān ]:細密之絹。⑤千:壹千錢為壹貫。⑥斛[hú ]:古代量器,以十鬥為壹斛。⑦沛然:充裕的樣子。⑧屏:指罷官或離職。⑨參大政:指導範仲淹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⑩修其業:指主持義田之事。
1、(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4分)
①平生好施與( ) ②日食( )
③嘗有誌於是矣( ) ④及參大政( )
(2)下列句中劃線詞的用法與意義不相同的壹項是(2分)
A.①既而為西帥 ②及為相
B.①以其所入 ②以衾擁覆
C.①而終其誌 ②擇其善者而從之
D.①此其大較也 ②常蹲其身
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公 雖 位 充 祿 厚 而 貧 終 其 身。
3、翻譯句子。(4分)
(1)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
(2)微斯人,吾誰與歸?(《嶽陽樓記》)
4、本文是錢公輔為範仲淹立的碑,主要講述了什麽內容?(2分)
答案
1、(1)①喜歡。②每天。③曾經。④等到。 (2)D
2、公/雖 位 充 祿 厚/而 貧 終 其 身。
3、(1)選擇關系親近卻很貧苦、關系疏遠卻很賢能的人,都給他們以接濟。
(2)(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壹道呢?
4、範仲淹置義田幫助自己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