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自斃”前壹句是“多行不義”。出自春秋時期左丘明創作的《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意思是:不義的事情幹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
用法:在句子中作賓語、分句;用於壞人。
典故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死,其子鄭莊公繼位。莊公之母武姜鍾愛少子***叔段,逼迫鄭莊公封他於京,稱京城大叔。由於***叔段幹了壹系列壞事,並且企圖篡位。鄭國大臣祭仲向莊公建議除掉***叔段。鄭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
公元前722年,鄭莊公終於采取行動,趕跑***叔段,囚禁武姜,鏟除了這股分裂勢力。
“必自斃”前壹句是“多行不義”。出自春秋時期左丘明創作的《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意思是:不義的事情幹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
用法:在句子中作賓語、分句;用於壞人。
典故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死,其子鄭莊公繼位。莊公之母武姜鍾愛少子***叔段,逼迫鄭莊公封他於京,稱京城大叔。由於***叔段幹了壹系列壞事,並且企圖篡位。鄭國大臣祭仲向莊公建議除掉***叔段。鄭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
公元前722年,鄭莊公終於采取行動,趕跑***叔段,囚禁武姜,鏟除了這股分裂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