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法國
類型小說
作者阿爾豐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4日),法國普羅旺斯人,愛國作家。1857年開始文學創作,26歲時發表短篇小說集《磨坊文劄》。兩年後,他出版了他的第壹部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這部小說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現了他不帶惡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感傷,也就是所謂的“含淚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國的狄更斯”的譽稱。他壹生***寫了13部長篇小說、1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其中的《最後壹課》和《柏林之圍》更由於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是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傑作。(資料來源於網絡)
內容提要
茹福上校是壹位狂熱的愛國老人,當法國軍隊戰敗的消息傳來時,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中風癱瘓了,再也站不起來。
壹個偶然的機會,老人的孫女發現老人在聽到誤傳的法軍勝利消息後,目光變得明亮起來,舌頭也不再沈重,甚至能結結巴巴地說了兩次:勝-利-了!小孫女為了讓老人恢復健康,她決定不停地編造法軍勝利的消息給老人聽。
果然,老人每聽到法軍壹次勝利,精神都要好轉壹點。但是,隨著老人神誌的不斷好轉,孫女編造假消息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老人年輕時曾經跟隨拿破侖進攻過普魯士,熟悉法軍的進軍路線。孫女只能不分晝夜地伏在德國地圖前,在上面插小旗子,竭力杜撰壹次次輝煌的戰役。還偽造她父親也就是老人的兒子,給老人寫來壹封封“戰報”。老人信以為真,還對每壹次戰役進行點評。
真實的情況正好相反,普魯士軍隊節節勝利,已經圍困了巴黎城。可憐的老人根據孫女的杜撰,也推算出法國軍隊正在圍困柏林城。
很快,德軍攻破了巴黎城。在德軍入城的前壹夜,老人恍恍惚惚聽到孫女和醫生議論軍隊入城的事情,誤以為是法國軍隊凱旋。第二天壹早,不知道是什麽意誌力、生命力促使老人站起來,並找到以前的軍服、軍刀,穿戴整齊,站到窗前。
當滿大街所有房屋的百葉窗都緊閉著,整個巴黎陰森森的,到處都是奇怪的白底紅十字旗。頭盔尖頂閃爍光輝的普魯士士兵,邁著整齊而沈重的腳步聲和軍刀的撞擊聲進入凱旋門,壹切事實都與茹福上校腦子中的想象相反,他崩潰了,東倒西歪地揮舞著手臂,大叫壹聲:快拿起武器,普魯士人來了……然後重重地倒在地上,死了。
我的感悟
1、小說雖短,但是讀起來令人震撼。首先是老人對法國充滿著愛國主義情懷,容不得法國的失敗。中風因聽到法國軍隊失敗而起,康復好轉因聽到壹系列“法國軍隊勝利的戰役”所致,死亡卻是看到真實情況——法軍失敗,德國軍隊進城的結果。是壹個將個人命運同國家興衰捆綁為壹體的、接近狂熱的愛國者。其次是老人的孫女,千方百計,嘔心瀝血編造假消息,目的只是為了老人康復,與愛國主義情懷無關,體現了爺孫間深厚的感情。
2、標題“柏林之圍”很滑稽,事實應該是“巴黎之圍”,但通讀小說,才能理解標題之妙。
精彩片段
1、我們和V醫生壹起沿香榭麗舍大街走著,向被炮彈炸得千瘡百孔的墻壁、被機槍掃得坑坑窪窪的人行道詢問巴黎被圍困時發生的故事。
2、那是茹福上校的家,他曾是壹名第壹帝國的重騎兵,壹個對榮譽執著而固執的愛國老人。戰爭壹開始,他就搬到了香榭麗舍大街,找了壹套帶陽臺的公寓居住……猜猜看這是為什麽?為了親眼目睹法國軍隊凱旋歸來的盛況……可憐的老人!維桑堡慘敗的消息傳來時,他剛吃完飯離開餐桌。當他在失敗戰報的下面讀到拿破侖的名字時,頓時就摔倒中風了。
3、看到兩人在壹起,您會說他們就像壹個模子裏倒出的兩枚漂亮的希臘錢幣,只不過壹枚年代久遠壹些,顏色比較灰暗,邊沿稍有磨損,而另壹枚則光彩奪目,幹凈清晰,帶著新硬幣的光澤和平滑。
4、我們的病人得的是典型的偏癱癥,壹個八十歲的老人得了這種病是很難治愈的。事實上,在接連三天的時間裏,病人壹直處在壹動不動的癡呆狀態中……就在這個時候,有關雷舍芬的戰況傳到了巴黎。您是否還記得,這消息來得有多麽奇怪。直到晚上,我們所有人都還以為打了勝仗,兩萬普魯士人被殲滅,王儲被俘……我不知道是通過什麽樣的奇跡、什麽樣的電流,使舉國歡騰的回聲徑直傳到癱瘓病人的煉獄、傳到了這位可憐的聾啞老人的耳朵裏;總而言之,那天晚上,我來到他的床頭時,看到的完全是另壹個人。他的目光幾乎是明亮的,舌頭也不再沈重。
5、人們剛剛得到雷舍芬的真實戰況:麥克馬洪落荒而逃,法國軍隊全軍覆沒……我倆面面相覷,沮喪萬分。她想到父親,悲痛不已。而我則想到了老人,不禁渾身顫抖起來。他肯定是經受不了這新的打擊的。可是,怎麽辦呢?讓他繼續高興下去,相信那使他死而復生的幻覺!……但這意味著要對他撒謊……
6、最初的幾天還能對付得過去。老人的腦子糊塗,像孩子壹樣容易哄騙。可是隨著身體的康復,他的思維越來越清晰。女孩必須讓他知道雙方軍隊的動向,為他編造戰況的報告。
7、巴黎的所有城門都緊閉著,戰鬥就在城墻下進行,郊區成了我們的國界,這壹切都使我焦慮不安。可是我看到老人坐在床上,既興奮,又自豪。
8、這時候,包圍圈越來越小了,可惜被圍的不是柏林!
9、有那麽兩三次,從馬約門傳來的大炮可怕的齊射聲讓他驚跳起來,他就像獵犬壹樣豎起了耳朵;我們不得不編造說巴贊元帥在柏林城下取得了壹次新的勝利,人們在殘老軍人院那裏鳴炮表示慶賀。
10、第二天,當普魯士軍隊小心翼翼地踏上從馬約門通往杜伊勒裏宮的長街時,老人房間的窗戶輕輕地打開了,上校出現在陽臺上,他頭戴頭盔,腰佩軍刀,壹身在米約手下當重騎兵時穿過的舊軍服。我至今還在納悶,究竟是什麽意誌力、什麽突發的生命力,促使他站立起來,而且穿戴得如此整齊。不過毫無疑問的是,他確確實實在那裏,站在欄桿後面,驚訝地發現大街這麽寬闊,卻又這麽沈寂;所有房屋的百葉窗都緊閉著,整個巴黎陰森森的,就像壹個巨大的檢疫站;到處都是奇怪的白底紅十字旗,士兵的前面竟然沒有歡迎的人群。
11、這時,在廣場死壹般的寂靜之中,傳來壹聲叫喊,壹聲可怕的叫喊:‘快拿起武器!……快拿起武器!……普魯士人來了。’走在前衛隊伍最前面的四名普魯士槍騎兵看見,樓房上面的陽臺上,壹個身材高大的老人東倒西歪地揮舞著手臂,然後便直挺挺地倒了下去。這壹次,茹福上校真的死了。(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