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桀驁不馴的意思及成語解釋

桀驁不馴的意思及成語解釋

桀驁不馴的意思及成語解釋如下:

桀驁不馴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é ào bù xùn,比喻傲慢,性情暴躁不馴順,不服管教。出自東漢班固的《漢書·匈奴傳》。

成語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性情倔強兇暴不馴順。

示例:

1、儲安平《在塔裏木河的下遊》:“歷史上久享盛名的這條曠達、豪壯的、同時也是桀驁不馴的彩河。”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紀獻堂)只是生成壹個桀驁不馴的性子,頑劣異常。”

2、魯迅《紀念劉和珍君》:“我平素想,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壹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無論如何,總該是有些桀驁鋒利的,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

3、蔣子龍《赤橙黃綠青藍紫》:“壹向桀驁不馴的劉思佳竟被壹個剛來的姑娘管得服服帖帖,太窩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