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是壹個詞語,特指北方的北極星。
北辰在古代被視為非常重要的恒星,也被稱為北極星。它被用作導航的指南針,因為它幾乎在北方天空的正北方向上固定不動,可以幫助人們確定方向。
在中國文化中,北辰也具有象征意義。它被視為吉祥和守護的象征。北辰被認為是道德、忠誠和正直的象征,常常被用於比喻有道德品質和正直行為的人。同時,北辰也被認為是武士精神和堅定意誌的象征。
在古代中國的建築物中,尤其是宮殿和寺廟,常常會設計北辰圖案,以象征吉祥和守護。北辰也經常被用作美好事物的象征,如心靈的指引、堅定的信念等。
北辰在古代導航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航海者們通過觀察北辰的位置來確定方向。此外,在文學作品中,北辰也常常被用來表示堅定的方向和目標,象征著堅定的意誌和追求。北辰的存在也讓人們有了對於宇宙和星系的探索與思考。
北辰詞語出處
在《論語·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在《爾雅·釋天》:“北極謂之北辰。”
南朝·梁何遜《閨怨》詩:“思君無轉易,何異北辰星。”
唐·歐陽詹《元日陪早朝》:儀籥不唯丹穴鳥,稱觴半是越裳人。江臯腐草今何幸,亦與恒星拱北辰。
陳毅《送沈張諸君赴延安》:“萬裏長征不計程,指津自有北辰星。”
唐·王勃“《滕王閣序》:天柱高而北辰遠”。
唐·李德裕《馬公神道碑銘》:“瘁精爽於北辰,播芳烈於來代。”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壹:“徐東海乾學為司寇時,人贈以聯雲:‘萬方玉帛朝東海,壹點丹誠向北辰。’”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五:“壽昌是這兒的北辰,只要他壹進門,真真是‘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女招待們都要來簇擁著他,把希望的眼光投註在他身上。”
黃帝的母親附寶即是“見大電繞北鬥樞星,感而懷孕”。
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詩:“遙拱北辰纏寇盜,欲傾東海洗乾坤。”
天星風水中的北極星。北辰者,水口間巉巖石山,聳身數仞,形狀怪異,當於中流,挺然朝入者是也。亦謂之尊星。此格極貴,千不逢壹,非王侯大地,未易有此。
楊公雲:“壹個北辰管萬兵,駙馬公侯招討名。高大崢嶸聳雲漢,必是爭天奪國人。”
又曰:“北辰之星天中尊,上將下相列分明。此星乾坤鎮國寶,隱藏閉口莫胡陳。”
許仙曰:“卻有壹樣北辰星,形若眞兮貴莫論。北辰高大出萬乘,若然低小也朝臣。”
曾公雲:“山家最貴北辰星,水口高巖大石蹲。見此便知極貴地,必出爭雄逞猛人。”
吳公雲:“水口交羅生怪石,大小高低論重輕,高大名為北辰位,必產英雄不敢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