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爆發後,為了奪取地中海的控制權,意大利空軍首先於1940年6月開始轟炸馬耳他島,到1941年初德國空軍第10集團軍部署到西西裏島,德意混合艦隊對馬耳他的空襲達到高潮,在此後的兩年多時間裏,馬耳他島上的英國駐軍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
凱塞林
特別是1941年11月,德軍在東線取得大勝,希特勒有條件地命令凱塞林號第二空軍從蘇德戰區轉移到地中海和北非戰場,在德國空軍的巨大壓力下,英國艦隊和大部分戰鬥機不得不撤出該島,以免成為"斯圖卡"的打擊目標。慘案發生時,島上只有6架英國"颶風"式戰鬥機,嚴密的海空封鎖使其嚴重缺糧少彈,自身難保,當然也無力攻擊路過的軸心國護航艦隊。
同壹時期,德意運輸船隊能夠暢通無阻地駛向北非,為德國非洲軍團運送武器、彈藥和燃料,這也正是隆美爾的部隊高歌猛進之時,有充足的補給和空中掩護,再加上隆美爾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德軍的相對素質,英軍自然敗下陣來。
最危險的時間點是1942年4月,當時馬耳他島上的所有設施都已被炸成廢墟,幾乎沒有任何抵抗能力,這也是德意軍隊進攻該島的最佳時機。不幸的是,希特勒被蘇德戰場拖住了,而那個馬耳他已經不堪壹擊,於是,意大利軍隊進行了島嶼登陸作戰,這可壞了墨索裏尼和意大利總參謀部的慢,占領這樣壹個小島,足足要準備三個月!。
墨索裏尼
為挽救馬耳他,英軍拼命增加在島上的兵力,甚至引進美國海軍的幫助,分三批派出172架"噴火"和"颶風"戰鬥機,以及大量物資運往馬耳他,逐步恢復了英軍在島上的實力。蘇德戰場形勢的變化,迫使希特勒調來了第二空軍的主力,這又加上意軍戰機拙劣,軸心國沒能奪取這個"地中海心臟"的島嶼。
我們知道,隆美爾在1942年6月攻占托布魯克要塞後晉升為陸軍元帥,這場勝利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德國空軍的強大存在,但他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了。在遙遠的斯大林格勒發生的大規模戰鬥,不僅急劇消耗了德國有限的資源,而且牽制了德國空軍的主要力量,使其無法再為非洲軍團提供有效的掩護和支援。
馬耳他島上的英國軍艦和飛機開始復活,四面出擊摧毀德國和意大利的補給船隊,軸心國在第壹個月就損失了12艘運輸船和55000噸物資,占所有開往北非船只的44%,這壹損失有增無減。
隆美爾
隆美爾得不到足夠的坦克、彈藥和汽油,每月運送的物資少得可憐,不足以彌補巨大的戰鬥損失,而對面的英軍卻可以囤積大量軍備。戰場上,德意空軍加起來只有480架戰鬥機,而英軍的空軍達到750架,與此同時,美國提供的飛機和坦克也大量運來,隆美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打敗了阿拉曼,軸心國從此在北非戰場上開始衰落。
在隆美爾接下來的漫長撤退中,他得以帶著漂浮在海面上的數千桶汽油逃生,這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壹艘德國貨船在馬耳他附近被擊中,掙紮著駛向大海並沈沒,船上的燃料拯救了非洲軍團,可見地中海航線對馬耳他的牽制有多麽重要。但這個出自戴維·歐文的書《隆美爾》的故事卻是千真萬確的。
如今的馬耳他島是地中海上的旅遊勝地,不知道它能不能告訴妳上個世紀的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