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氣候資源概況)貴州位於我國亞熱帶西部,雲貴高原斜坡上。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東半部在全年濕潤的東南季風區內。西半部處於無明顯的幹濕季之分的東南季風向幹濕明顯的西南季風區的過渡地帶。由於地處低緯度,高海拔,離海洋較近。境內中部隆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逐漸降低,橫恒於四川盆地和廣西丘陵之間,加以山脈縱橫,河流交錯蜿蜒,致使地形地勢甚為復雜,從而形成了氣候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雖然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濕潤,但在山地、河谷的氣候垂直變化卻特別明顯。冬半年由於北有秦巴山阻擋,南下冷空氣多半繞道兩湖盆地由偏北方向入侵,常在中部和西部形成靜止鋒,西部威寧、盤縣壹帶經常處於鋒前位置,故冬季多晴朗天氣,省之中部、東部正好處於鋒後,故冬季多連陰雨天氣。夏半年由於副熱帶高壓控制,往往在東部連晴幹旱,而西部卻暴雨頻繁,在副熱帶高壓北跳的同時,雨帶也隨之北移,此時省內旱澇交替發生。
貴州的氣候資源豐富,總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暖風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多雲寡照、濕度較大、降雨日數多、季風氣候明顯、無霜期長、垂直差異較大,立體氣候明顯。從光能資源來看,省內大部分地區的雲量均在8成左右,日照百分率在百分之25到35之間,日照時數1200~1600小時,使年太陽總輻射只有3349~3767焦耳/平方米,在全國屬光能低值區。但在4~9月集中了全年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日照和太陽輻射。所以基本上能滿足作物對光能的需求。從熱量資源來看,除西北高寒地區較差外,其余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味在14.0~18.0攝氏度,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在4.0~10.0攝氏度,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在22攝氏度以上,大於等於10攝氏度,積溫4000~6000攝氏度,持續日數長達220~300天。從水分資源來看,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4~9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基本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
由於季風的不穩定(進退的遲早,強弱),使貴州的氣候復雜,天氣多變,以至兩旱(春旱、夏旱)、兩寒(倒春寒、秋風)、冰雹等氣象災害頻繁,對省的農業生產危害很大。
[貴州氣候資源的分布]1、光能資源太陽總輻射 全省絕大部分地區年總輻射在3349~3767兆焦耳/平方米,東北部的道真、務川及貴定、錦屏等地不足3349兆焦耳/平方米,與四川盆地同為我國太陽總輻射最少的地區,只及全國年太陽總輻射最豐富的西藏、柴達木盆地的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省內只是在西部和西南部邊緣地區的少數縣份可達4186~4605兆焦耳/平方米,這僅僅與長江中下遊和兩廣地區大致相等,與同緯度的鄰近地區相比,主要少在冬半年。
年日照時數:省內年日照時數為1100~1400小時。西部最多,達到1800小時,東北部最少,只有1050小時,有西南向東北減少。貴州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之壹,還不到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的壹半,也比同緯度的省份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年日照百分率,全省大部分地區在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西部,西南部可達到百分之三十五到四十,其中威寧最高為百分之四十壹,大婁山以北只有百分之二十四。
日照的年變化 冬季除威寧、盤縣高達318.3~434.9小時外,中部、南部及東南部只有150~300小時,在北部的遵義、正安、道真壹帶日照特少,僅100~110小時,這壹代日照百分率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壹。春季的日照西部多,東部少。西部威寧503.2小時,至中部減少至300小時,到東部不足250小時。相應的日照百分率也由西部的百分之五十想東部減少至百分之二十五以下。夏季全省日照數為450~550小時,地區差異不大,絕大部分地區的日照百分率都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五。秋季日照時數基本上呈緯向分布,南多北少,由350小時減少到250小時,日照百分率也相應由百分之三十減少到百分之二十以下。
2.熱量資源
貴州年平均氣溫受海拔、地形影響甚於離海遠近和地理緯度的影響。隨著海拔自西向東、北、南三個方向降低而升高,全省為12到18攝氏度,緯向分布不甚明顯,大部分地區在
14到16攝氏度之間,有兩個高溫區,年平均氣溫均在18攝氏度以上,壹個在北部赤水河下遊,另壹個在南部紅水河、漳江及都柳江下遊。其中南部溫度最高,羅甸達19.6攝氏度,居全省之冠。西北部的威寧、大方、水城壹帶因地勢較高,年平均氣溫不足12攝氏度,以威寧的10.4攝氏度最低。由於受地形地貌的影響,貴州的熱量資源受海拔高度的影響影響很大,溫度垂直變化明顯,在壹個地區、縣、鄉溫度的差異很大,“立體氣候”明顯。這對發展多種經營和特色經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水份資源
年降水量的地區分布 貴州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達1100~1300毫米,不僅是國內降水量比較豐富的地區,而且也是年變率較小,變化穩定的地區。
貴州的年降水量分布,總的來說是南多北少,山脈的迎風面多,背風面少。在省的中部苗嶺東西兩端的迎風坡,是兩個多雨區。西區包括黔西南州大部、六盤水市東部、安順地區西部、年降水量達1300~1500毫米,中心在晴隆,多達1538.3毫米,為全省之冠。東區範圍稍小,包括黔南州東部、黔東南州西部,年降水量達1250~1350毫米,中心在丹寨,雨量達1451.9毫米。此外在武陵山東南迎風坡的銅仁、江口、松桃是次多雨區,年降水量只有850~1050毫米。大婁山北坡的道真、正安及烏蒙山西坡赫章、威寧等地是省內的少雨區,年降水量只有850~1050毫米,其中以赫章的854.2毫米,居全省最少,各地年降水量中夜雨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安順、六枝壹帶高達百分之七十。
三、氣候帶劃分
貴州氣候帶的劃分可分為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暖溫熱帶四個類型。南亞熱帶主要分布在貴州南部的羅甸、望謨及北部的赤水等低熱河谷。大於等於10攝氏度積溫大於6000攝氏度,最冷月平均氣溫大於10攝氏度,年極端最低氣溫大於零下五攝氏度。中亞熱帶主要分布於大於等於10攝氏度積溫3500-4500攝氏度:最冷月平均氣溫2-4攝氏度:年極端最低氣溫零下二十到零下十攝氏度,暖溫帶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海拔地區及梵凈山、雷公山等山區。於是等於10攝氏度積溫小於3500攝氏度:最冷月平均氣溫小雨2攝氏度:年極端最低氣溫小於零下20攝氏度。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