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號火星車的寓意點燃中國星際探測的火種,指引航天人不斷超越自我,逐夢星辰。
祝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尊為最早的火神,象征著我們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帶來光明。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寓意點燃我國星際探測的火種,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續探索和自我超越。
祝融號火星車的高度有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設計壽命為3個火星月,相當於約92個地球日。祝融號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壹號”火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入軌。
祝融號火星車的科研成果
祝融號火星車著陸區位於火星北部的烏托邦平原區域,亞馬遜紀地層上,亞馬遜紀是火星地質時期中最年輕的壹段。已有研究認為火星在亞馬遜紀時期氣候寒冷幹燥,液態水活動的範圍和程度極其有限。研究團隊利用祝融號火星車獲取的短波紅外光譜和導航與地形相機數據在著陸區發現了巖化的板狀硬殼層,其中富含含水硫酸鹽等礦物。
這些硬殼層可能是由地下水湧溢或者毛細作用蒸發結晶出的鹽類礦物,膠結火星土壤後經巖化作用形成。也表明,祝融號火星車著陸區(以及火星北部平原的廣泛區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礦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可供未來載人火星探測進行原位資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