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譯文:
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不管怎樣翻新,聽到《關山月》的曲調,總會激起邊關將士久別懷鄉的憂傷之情。
紛雜的樂舞與思鄉的愁緒交織在壹起,欲理還亂,無盡無休。此時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著連綿起伏的長城。
作品原文
《從軍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第壹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
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誌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布的邊塞景觀。
全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銳意進取、衛邊拓土,人們渴望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有所作為。武將把壹腔熱血灑向沙場建功立業,詩人則為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沈雄悲壯的豪情、譜寫了壹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的詩篇。
《從軍行七首》就是盛唐詩人王昌齡采用樂府舊題寫的此類邊塞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