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曲折環繞。
盤曲,漢語詞語,讀音為pán qū,意思是指盤旋曲折。
出處有漢代杜篤《首陽山賦》:“嗟首陽之孤嶺,形勢窟其盤曲。”
南朝宋國謝靈運《撰征賦》:“林叢薄,路逶迤,石參差,山盤曲。”
明代蔣壹葵《長安客話·國子監松》:“宣聖廟內松亦前元所植,枝幹盤曲,人呼為虬松。”
盤曲近義詞:屈折、彎曲、屈曲、曲折、蜿蜒、迂回、傾斜。
盤曲反義詞:筆直、挺拔、筆挺、徑直。
示例:壹棵樹塔松七十年盤曲嶙峋,南北雙樓走不盡連廊深深。
盤曲造句
1、伍永平引眾人壹入陣就進到壹個囷囷、盤曲、紆回環道。
2、山路窄得像壹根羊腸,盤曲又鋪滿了落葉,而且時不時遇到漫流的山泉,濕漉漉的,腳底下直打滑。
3、作為文人書法的開山鼻祖,張芝草書相比於杜度、崔瑗,在審美形式上更加純化,省減章草的盤曲結構,線條開放,時空運動特征更趨強烈。
4、前方的公路盤曲而上,路旁種滿了不同品種的樹。無論枝葉茂密的參天大樹,還是剛抽出嫩芽挺直身子的小樹,都比小區裏種的樹要更加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5、小徑盤曲而上,林中樹木茂盛,像壹把把大傘為我們遮擋陽光,拿書邊的小草像壹群群可愛的孩子,伸著懶腰提著腿,在沐浴著美好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