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用實驗揭開這個秘密,並且做出精確的定量計算的,是英國青年物理學家焦耳。1840年,22歲的焦耳做了通電導體發熱的實驗,他巧妙地設計了實驗裝置,把通電的電阻絲放在純凈的水中,用電阻絲產生的熱量使水升高溫度,溫度升多少由溫度計測出。焦耳廢寢忘食地進行實驗,終於發現了壹個重要的規律:電流通過導體放出的熱量,跟電流強度(指單位時間流過導體截面積的電量)的平方、導體的電阻、通電時間三者成正比。1842年,俄國物理學家楞次也獨立地發現了這壹定律,這就是焦耳—楞次定律的由來。
第壹個用實驗揭開這個秘密,並且做出精確的定量計算的,是英國青年物理學家焦耳。1840年,22歲的焦耳做了通電導體發熱的實驗,他巧妙地設計了實驗裝置,把通電的電阻絲放在純凈的水中,用電阻絲產生的熱量使水升高溫度,溫度升多少由溫度計測出。焦耳廢寢忘食地進行實驗,終於發現了壹個重要的規律:電流通過導體放出的熱量,跟電流強度(指單位時間流過導體截面積的電量)的平方、導體的電阻、通電時間三者成正比。1842年,俄國物理學家楞次也獨立地發現了這壹定律,這就是焦耳—楞次定律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