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門是什麽意思

門是什麽意思

妳說的是最近流行語“某某門”的“門”嗎,可以給妳壹個論文,這是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的研究生寫的:

對現代漢語中“X吧”和“X門”的比較分析

(賈麗 08級漢語言文字專業 2008020420)

摘要:“X吧”和“X門”格式中的“吧”和“門”, 兩者都是外來詞單音成分詞綴化的典型代表。本文試圖從詞匯和認知角度對“吧”和“門”的詞綴化過程以及“X吧”和“X門”類詞的構詞機制和泛化過程進行分析比較,以期對類似的語言現象有更深刻地理解與把握。

關鍵詞:“X吧”;“X門”;詞綴化;類推;轉喻

近年來,“網吧”“陶吧”“哭吧”等各式各樣的“X吧”被廣泛使用並逐漸增加,“解說門”“虎照門”“哈欠門”等種種“X門”亦頻頻見諸報端。此類語言現象也受到很多學者的關註,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探析。本文關註的是“吧”和“門”的詞綴化過程是否相同,“X吧”和“X門”的構詞機制以及泛化過程有哪些聯系與區別。

壹 “吧”和“門”的詞綴化過程

“吧”是英文bar的音譯,指西餐館或西式旅館中賣酒的地方。借入漢語時,采用音譯兼意譯的方式,形成“酒吧”壹詞。很明顯,在“酒吧”壹詞中,“吧”只是壹個記音成分,本身沒什麽實在意義,只有與前面的音節構成壹個整體才能成為壹個語素而表示“賣酒的場所”。後來“吧”不只和“酒”結合,也逐漸和其他語素結合構成“吧臺”“吧女”“吧娘”等,但此時“吧”仍表示“酒吧”的意思,其性質也由單純的音節變成了音義兼表的語素。獲得語素資格後,“吧”的構詞能力逐步增強,廣泛地與其他語素結合構成壹系列新詞,如“網吧”“陶吧”“氧吧”“哭吧”“酷吧”等等。在這些新詞語中,“吧”已不是指“酒吧”,而是泛指“規模較小的休閑娛樂場所”,此時它已轉化為壹個類詞綴,有壹定的詞匯意義。

“X門”中的“門”源於美國的“水門事件(The Watergate Affair)”,是壹件影響很大的政治醜聞事件,後來凡涉及政治醜聞的事件,人們都會聯想到“Watergate”,“Watergate”逐漸從專有名詞演化為通用名詞,指“與水門事件類似的政治醜聞”。之後國外的新聞記者們為了標新立異,也習慣於用“—gate”來報道類似事件,於是“—gate”成為壹個後綴,失去了本義“房屋的出入口”轉而專指政治醜聞事件,如裏根伊朗門、克林頓拉鏈門等等。再後來擴大到所有影響較大的醜聞都可以用“X門”形象地說明。隨著各國文化的交流與滲透,國內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X門”,如“解說門”“艷照門”“哈欠門”等,可以看出,這些“門”已不再專指醜聞,而是成了影響較大的負面消息的標誌,只要是名人、名企、名牌等的負面報道,都可以用“X門”來表示。“門”自然成了表示壹定詞匯意義的類詞綴。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吧”和“門”的詞綴化過程大致相同:首先外來詞的單音成分被譯為漢字進入現代漢語詞匯系統;然後其中的壹個音節獨立表達整個詞的意義,從而獲得語素的資格;後來該語素大量與其他語素結合,意義逐漸泛化,位置逐漸固定,最終成為壹個類詞綴。不同的是,“吧”是音譯成分,是從表音到表意發展成為語素的;而 “門”是意譯成分,是直接以語素的資格參與構詞的。二者雖然位置相對固定,構詞能力也很強,但意義並未完全虛化,都表示壹定的詞匯意義,因此不能說是詞綴,而是類詞綴。

二 “X吧”和“X門”的構詞機制

不管是“X吧”還是“X門”,都是在壹個成分位置固定的基礎上將另壹個語素換用其他成分進行構詞,這體現了語言的類推機制。所謂類推,就是指兩個本來意義和功能相同的成分或形式,當其中壹個成分或形式語法化以後,另壹個成分或形式在相同的條件下,也可能受其影響,發生同類的變化。而語法化是研究語法形式來源和固化的問題,主要研究兩個方面,壹是實詞虛化,即有實義的詞單位逐漸演變為虛義的語法成分的過程;二是詞匯化,即短語或句法結構逐漸固化而形成單詞的過程。語法化是類詞綴產生的根本原因。“吧”獲得語素資格後由獨立表達“酒吧”的意義到與其他語素結合表示各種各樣的規模較小的壹類場所,語義逐漸泛化;“門”從獨立表達“政治醜聞事件”到泛化為影響較大的各種負面新聞,都是壹種詞義虛化的語法化。

類推構詞除了考慮語素組合的語法規則外,還得考慮語義的搭配。漢語語義的意合性是外來構詞語素能類推構詞的語義基礎。邵敬敏先生指出:“漢語語法的總體特征是不重形式表現,特重意義選擇,是句法語義的雙向性選擇原則決定了句法結構的合法性。”如漢語中“吃飯”可以說,“吃月亮”就不能說,盡管也符合語法規則,但不符合語義搭配;“吃大碗”也可以說,並不是真的吃碗,而是用大碗吃,這是壹種“動作+工具”的語義組合方式。可以看出,意合而成的漢語詞,語義並非兩個語素義的簡單相加,而是語素與語素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形成壹個凝固的整體意義。這個結構壹旦產生,它就以壹個整體性的語法形式和凝固的語義內容存在於詞匯系統中,隨著人們使用的日漸廣泛與頻繁,這個結構形式和意義結合也就逐步穩固,而且語義相合的基礎性決定了語素意義的穩定性。

就拿“X吧”和“X門”來說,只要“X”和“吧”語義相合,不論“X”是什麽,“X吧”總表示這樣或那樣的規模較小的娛樂場所,同理“X門”表示影響較大的負面新聞,“吧”和“門”表示穩定的核心意義,“X”表示區別意義。利用類推機制構詞,正是“可變的區別語素+不變的核心語素”,如“吧”獲得語素資格後,專指“酒吧”,這時的“吧”語義特征是“+(供喝酒的)+(規模較小的)+(場所)”,後來因為類推構詞,與更多的語素結合,語素義逐漸泛化,語義特征發生脫落,成為“+(供娛樂的)+(規模較小的)”+(場所)”還有就是,語言的經濟性原則使類推構詞成為必然,促使了越來越多的“X吧”和“X門”。從這壹點看來,“X吧”和“X門”的構詞機制是相同的。

三 從認知角度看“X吧”和“X門”的泛化

為什麽從“酒吧”就能類推出“網吧”“書吧”“陶吧”“哭吧”等壹系列“X吧”,從“水門”就能類推出壹系列“X門”?這是人們的認知規律在起作用。人們容易將相同或相似的東西看做是壹個單位,或容易將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聯想起來進行歸並、比較,這種相似性原則在概念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出現了具有***同特點的“X吧”與“X門”。這也是壹個範疇化的過程,“吧”由“酒吧”義泛化為“規模較小的娛樂場所”的範疇義,“門”由專指“政治醜聞”泛化為“影響較大的負面新聞”的範疇義,對範疇的確定是壹個圍繞原型建構的識別過程。很明顯,“X吧”是以“酒吧”為原型建立的“吧”的範疇,“X門”是以“水門”為原型建構的“門”範疇。這同時讓我們聯想到維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原理”,他將範疇比作家族,範疇中的成員與家族中的成員壹樣,彼此之間只是相似,而不是相同或壹致。所以,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壹點將“X吧”“X門”形象地稱作“吧族詞”和“門族詞”。當然在這裏,根據人們的認知經驗,壹看到“吧族詞”和“門族詞”,不可能是語氣詞,“門”也不可能是本義“房屋的出入口”,因為本義不具有範疇化的特點,不可能稱為“X族詞”。

“X吧”的泛化基本上是相似性原則和範疇化的原型理論***同作用的結果,而“X門”的泛化略有不同,除了以上兩個作用因素,它還體現了壹種重要的認知模式:轉喻。

從認知語義學這壹角度看,轉喻是單壹矩陣內發生的概念擴展,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壹種重要方式,其靈魂是“突顯”,即人們認識壹個事物、概念,往往更多地註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理解和記憶的特征。例如壹個人的長相有很多特征,但是他個子很高,我們就會根據他的這壹顯著特征稱呼他“大個子”,無需太多描述,就能明確所指。

萊考夫和約翰遜等人歸納了10多類30多種轉喻關系,如部分喻整體、控制者喻被控制者、行為反映喻情感、身體感受喻情感、地點喻事件、感知事物喻感知行為、容器喻內容、材料喻物體、生產者喻產品等。像“水門事件”就是典型的以地點喻事件,只是在最初的時候,並非單用“水門”指稱水門事件,按照孔亞楠《詞的語義理據及其轉喻闡釋——“××門”引發的思考》壹文的觀點:這是因為轉喻是以主要域與次要域之間的關系為基礎,主要域稱為矩陣域。我們可根據矩陣域與次要域之間的關系,把轉喻分為兩類:壹種是矩陣域包含次要域的轉喻;第二種是次要域包含矩陣域的轉喻。“水門”是整個水門事件這個矩陣域的壹個次要域,因此是次要域包含矩陣域的轉喻。轉喻拓展了“水門”這個次要域的範圍,而指稱矩陣域“水門事件”這個事件。這是有道理的。隨後類推出的各種各樣的“X門”雖然不再像“水門”壹樣以地點喻事件,但是都是突顯原則的體現。或以人名喻事件,如“竇唯門”;或以動作喻事件“哈欠門”等等,只要是影響較大的負面新聞,都能以其負面因素的突顯特征轉指整個事件,使受眾壹目了然,容易理解。

劉宗保《“x門”詞族探微》還提出用菲爾默的框架語義學理論解釋“X門”現象。該理論認為詞語代表了經驗的分類或範疇化,這些範疇中的每壹個都是依賴知識和經驗的激活情境為基礎的壹個框架,作為在對語言意義的描寫中起作用的壹個概念,是跟壹些激活語境相壹致的壹個結構化的範疇系統。眾所周知,“水門事件”是轟動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政治醜聞,其產生的影響也是空前的,以致於壹提到“水門”,就會使人聯想到醜聞內涵。可以說“水門”這壹詞語所呈現的歷史語境或經驗激活了醜聞這壹概念框架,於是兩者建立了相應的激活機制。當人們再遇到類似的醜聞事件時,就會想到用與“水門”類似的“X門”來表達 。如果套用這個理論,“X吧”的泛化也完全適用,不再贅述。

“X門”和“X吧”的泛化還有壹個不同點,由於人們的接受心理與文化背景、國情的差別,“X門”在國外與國內的泛化不盡相同,在國外主要指政治醜聞,如“卡特門”“貝利門”“情報門”“伊拉克門”等;而在國內,並不涉及政治醜聞,主要是指有壹定影響力的名人、名企、名牌的負面新聞或遇到的窘況。如“抄襲門”“錯字門”“電話門”“社保門”等等。而“X吧”雖不涉及國內國外使用的差別,但在人們平常的使用中,都是在“吧”的原型義基礎上進行泛化的。

小結

本文從詞匯和認知兩個角度對外來類詞綴“吧”和“門”的詞綴化過程、“X吧”和“X門”的構詞機制和“X吧”和“X門”的泛化進行分析比較,可以歸納出兩者的相同點與區別:第壹、“吧”和“門”都是類詞綴,其詞綴化過程大體壹致,區別是“吧”是音譯成分的語素化到詞綴化的過程,而“門”是意譯的外來語素直接發展到類詞綴的過程;第二、“X吧”和“X門”的構詞機制完全相同,都是語言的類推機制在起作用;第三、從認知角度來看,“X吧”和“X門”的泛化認知心理基礎基本相同,都與相似性原則、範疇化的原型理論相關,都可以用語義框架理論進行解釋。不同的是“X門”的泛化更體現轉喻的認知模式。

[參考文獻]:

[1]葛本儀.現代漢語詞匯學(修訂版)[M].山東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周洪波.外來詞譯音成分的語素化[J].語言文字應用,1995,(4).

[5]蘇新春.當代漢語外來單音語素的形成與提取[J].中國語文,2003,(6).

[6]範玲.從“吧”談漢語詞的詞綴化傾向[J].新疆大學學報,2002,(6).

[7]郭立萍.現代漢語外來詞單音成分語素化和詞綴化過程探析[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8,(5).

[8]王玲.外來語素的詞綴化[J].語文學刊,2006,(7).

[9]徐薇.關於外來詞綴“門”的思考[J].作家雜誌,2009,(1)

[10] 劉宗保.“X門”詞族探微[J].語言新觀察,2006,(9).

[11] 張誼生.附綴式新詞“X門”試析[J].語言文字應用,2007,(4).

[12]孔亞楠.詞的語義理據及其轉喻闡釋—“××門”引發的思考[J].畢節學院學報,2009,(2).

如果妳說的不是這個門的話,難不成是門窗的門,哈哈,那就是房子的出入口唄~~~英文名字叫d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