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ū
簡體部首:疋。
基本字義
● 疏
shū ㄕㄨˉ
去掉阻塞使通暢:~導。~通。~浚。~解(jiě)。
分散:~散。仗義~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密。~松。~朗。~曠。~闊。~落(luò)。稀~。天網恢恢,~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的:親~。~遠。
不細密,忽略:~忽。
空虛:誌大才~。
不熟悉:生~。
粗劣:~食。~糲。
古同“蔬”,蔬菜。
分條說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條陳述的意見書)。奏~。註~(對古書的註解和對註解的註釋)。
僧道拜懺時所焚化的祝告文。
姓。
英語 neglect; careless, lax
德語 sp?rlich (Adj)?,dünn ,karg
法語 disperser,tenir qqn à distance,négliger,draguer (un canal)?,peu nombreux,dispersé,éloigné
漢典疏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疏
疎 shū
〈動〉
(1) (會意。“疋”有通的意思。本義:疏導,開通)
(2) 同本義 [dredge]
疏,通也。——《說文》。疋者,破包足動也。孕則塞,生則通。因轉註為開通分遠之誼,俗字作疎,故漢疏廣之後,隱其半為束氏。
疏為川谷,以導其氣。——《國語·周語》。註:“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為川瀆、溝洫、陂池。——《柳宗元《天說》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溝洫,隨山浚川。——《史記·河渠書贊》
(3) 又如:疏決(疏浚;開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開浚);疏滌(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鑿(打通阻塞,使流暢無阻)
(4) 分開; 分散 [scatter]
知伯圍 襄子於 晉陽, 襄子疏隊而擊之,大敗 知伯。——《淮南子·道應》
疏石蘭兮為芳。——屈原《湘夫人》
(5) 又如:疏分(猶瓜分);疏析(分開;隔開);疏索(分散;離散);疏逸(散失);疏越(疏散)
(6) 分賜,分給 [reward]
疏爵分祿以褒賢。——《鹽鐵論·毀學》
(7) 又如:疏封(分封。帝王把土地或爵位分賜給臣子);疏爵(分封爵位)
(8) 清除;排除 [clear away]
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國語·楚語》
(9) 又如:疏決(清除積滯、疏通管道);疏整(疏理整頓);疏瀹(洗滌沐浴);疏林(修剪林木的枝條);疏剔(清理剔除)
(10) 雕刻,畫飾 [engrave]
趙主父令工施釣梯而緣 播吾,刻疏人跡其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1) 又如:疏玉(玉雕繪飾);疏柱(刻鏤彩畫的柱子);疏鏤(雕刻)
(12) 分條記錄或分條陳述 [record]
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聊齋誌異·促織》
(13) 又如:疏名(分別署名);疏舉(逐條列舉);疏記(分條記載);疏條(逐條陳述)
(14) 疏忽;粗疏 [neglect;slack;be inattentive]
有疏,則為強國制也。——《韓非子·五蠹》
(15) 又如:疏懶(散漫;疏忽);疏略(疏忽大意);疏虞(疏忽;差錯);疏防(疏於防備);疏遺(疏忽遺漏);疏懶(松懈;懈怠);疏簡(散慢,隨便);疏庸(疏懶;懶散);疏惰(疏懶;懶散)
(16) 註釋,解釋 [note;explain]
不能誦疏與註,壹切棄之。——柳冕《與權德輿書》
《莊子義疏》八卷。——《隋書·經籍誌》
恐不可戶說,輒以是疏先焉。——明· 徐光啟《甘薯疏序》
(17) 疏遠,不親近 [distant;not intimate]。亦指離間,使疏遠
疏屈平而信 上夫大夫,令嚴子蘭。——《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心異也。——《韓非子·五蠹》
(18) 又如:疏慢(疏遠而怠慢);疏闊(疏遠);疏異(新鮮別致之意);疏落(疏遠;冷落);疏木(疏遠);疏外(疏遠見外);疏斥(疏遠排斥)
詞性變化
◎ 疏 shū
〈形〉
(1) 稀疏;稀少 [sparse]
疏,闊也。——《玉篇》
天網灰灰,疏而不失。——《老子》
以疏為美,密則無態。——龔自珍《病梅館記》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