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避實就虛的意思

避實就虛的意思

避實就虛的意思如下:

壹、避實就虛解釋: 原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現也指辦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著手。或談論問題回避要害。原作“避實擊虛”。實:實力;就:接近;趨向;虛:空虛;虛弱。

二、出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要略》:“擊危乘勢以為資,清靜以為常,避實就虛,若驅群羊,此所以言兵也。”公元前623年,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采用避實就虛的作戰方法,避免與楚軍的中軍主力決戰,先令其下軍向楚右軍進攻,因為楚右軍是由陳、蔡兩國軍隊組成的弱勢部隊,壹舉取勝。晉軍主將狐毛又用計誘殲了楚左軍,最終取得重大勝利。

三、避實就虛造句

1、關聯交易重要要素的披露避實就虛,投資者無法了解具體內容和交易實質,而且沒有壹家公司對關聯交易是否公允方面發表反對意見,關聯交易公允性披露流於形式。

2、在這種形勢下,在現有的體制框架內,我們完全可以避實就虛,從培養市場主體的信用理念和信用意識入手,通過股票市場參與主體信用意識的提高來逐步彌補在市場制度方面的某些缺陷。

3、事實上,正是由於北洋防務比較可靠,法國人確實也不敢與李鴻章直接對陣,便避實就虛,將攻擊目標選在福建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