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懷著好奇和探索的心情讀了這本《張藝謀的作業》。盡管這是壹本十年前出版的書籍,但還是可以讓我們通過豐富的細節去更多了解這位傳奇色彩的大師!壹個勤奮、刻苦、極度自律的張藝謀躍然紙上。讀後不禁令人感嘆,大師的成功似乎有偶然,但更多的其實是必然!!
談談印象最深的幾點。
壹、苦練內功。 張藝謀上大學的過程不可謂不曲折。在上大學前在鹹陽市國棉八廠當工人時候,他就充分利用時間進行學習。在業余時間學習攝影知識,他用手抄的方式,抄寫了三年的攝影知識,抄了幾十萬字。他相信“眼過千遍不如手過壹遍”。他在周末出去實地拍攝,為了拍好照片,壹大清早跑到華山頂上。。。他追求精美的構圖,制作。肯下笨功夫,苦功夫,盡快把自己工具化,也許是他成功的原因之壹。
二、不斷學習 。張藝謀大學的專業是攝影,但他不止步於攝影專業,當然起初的出發點有點現實。從大三開始,他借來了四大書單的導演類書籍進行自學。大學最後的兩年時間都泡在這些書中。雖然這時不再像之前那樣手抄,但重要的地方都會做筆記。所以人生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性。沒有這些基礎,恐怕我們可能看不到現在的張導。
三、持續追求。 張藝謀的成功,不說現在已經導演了兩屆奧運會開幕式,光說之前他導演的電影獲得的獎項,也是國內數壹數二了吧。書中有壹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多年,我深深記住黑澤明的這句話。我不能跟大師相比,但我也在學著拍電影。”大概越是成功的人才越會對自己苛求,越覺得自己需要學習吧。而相反是壹些知識淺薄能力低下的人,反倒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知,覺得自己什麽都懂,目中無人了。
種種直面,種種不離開,種種死磕。這就是壹代宗師成功最重要的秘籍吧。大家知道,張藝謀在超過70歲的年齡,沒有躺在功勞簿上,還始終保持充沛的狀態和緊張的節奏。他每天只睡幾個小時的睡眠,幾十年如壹日的思考、工作。每天吃的不多,還每天堅持暴走5公裏。這讓我們這些普通人,年輕人怎麽有理由不努力呢?
對了,推薦大家有空再去看看紀錄片《張藝謀的2008》。我也準備去看了:)
特以此短文,致敬壹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