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禮祥(1912—1991),江陵縣熊河鎮侯垱村人,原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警備第壹團副團長。
中文名
侯禮祥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91年
政治面貌
中國***產黨員
侯禮祥(1912—1991),江陵縣熊河鎮侯垱村人,早年讀私塾四年,十五歲時離家到荊州謀生,後輾轉到武漢,1928年5月到江西參加革命,1929年春節前夕,紅軍擴編,侯禮祥入紅三軍團五師十四團五連當兵,當年3月,由連長彭紹輝介紹加入中國***產黨。
侯禮祥在參加革命前後,人們常省其姓稱呼其為“禮祥”以後被人誤為“李祥”以致在登記載冊時也寫作李祥。對此,侯禮祥曾有過解釋,到後來則習以為常,所以在紅軍中,他的名字壹直是“李祥”。長征時,侯禮祥編入紅壹軍團壹師壹團,曾任班長、排長、連長,當時團長為楊得誌。楊得誌任壹團團長時,侯禮祥曾任壹營營長。楊得誌任壹師師長時,侯任壹團團長。
1936年紅軍到達陜北後,侯禮祥在時任壹師師長陳賡、政委楊勇的領導下工作,直到1937年冬進紅軍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侯禮祥任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警備第壹團副團長,負責保衛中央的工作。
1939年初,因傷勢嚴重,應本人要求和組織安排回到後方,年底轉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組織安排他回家鄉江陵,時任中***江陵中心縣委書記魏西接受其組織關系,安排侯禮祥到監利縣朱河壹帶開展地下工作。並先後在監利朱河、周老嘴及江陵普濟觀壹帶任國民黨保長、聯保主任,後因故與組織失掉聯系。新中國成立後,因歷史問題無法澄清,成為專政對象。1961年10月1日起,侯禮祥多次致信楊得誌、楊勇將軍,申訴自己的革命經歷及掉隊原因,1974年6月13日,經楊得誌將軍證明,1974年12月21日楊勇將軍證明,後又經前江陵中心縣委書記魏西證明,中***江陵縣委於1975年1月對侯禮祥的政治歷史問題作出審查結論,決定恢復其紅軍待遇。
侯禮祥於1991年冬去世,享年80歲[1]。
糾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