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父輩那壹代人在管教孩子上,有什麽心得?

父輩那壹代人在管教孩子上,有什麽心得?

首先我們先討論,到底有沒有心理問題。分為三種情況:

壹、不是沒有心理問題,而是不知道自己有心理問題

那個年代能保證身體健康就很不錯了,誰還會關註妳有沒有心理問題?而且心理問題除非特別嚴重,否則往往不大容易察覺。它不像身體問題能通過肉眼或者儀器拍片就能看出來,它只要沒有表象,或者當事人自己不承認,就根本不會引起人們發覺。

再加上經常受打罵粗暴對待的人,很有可能也會成為暴力的實施者。在他弱小時,他被欺負,可是壹旦他擁有了絕對的力量就會以同樣的方式欺負別人。所以他當然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有問題的都是別人。(參考孫小果案件)

壹代壹代都是如此,但絕不能說明以前的教育就是對的 ,就是沒問題的。

二、確實沒有心理問題,但是這也並不能說明粗暴的打罵教育沒有問題

不可否認,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壹樣。確實可能存在那種比較皮實的,臉皮比較厚,心比較大的孩子。經常挨打挨罵還活蹦亂跳,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

但這只是壹部分孩子,有可能未受到打罵的負面影響。這不代表打罵教育就不會給所有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更不能代表打罵教育是正確的。而且就算這壹部分健康的孩子,我們只看到了他受到了打罵教育,卻沒看到他除了打罵教育外,還可能受到過來自教養成員其他方式(比如溫和的,鼓勵式)的教育。比如來自爺爺,奶奶輩的關懷,比如來自外界環境的影響和支持。

這類孩子長大,壹般輕易也不會使用打罵教育。因為他的內心是積極的,陽光的,是溫柔又有力量的。他們可以通過更多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而不是單壹的打罵。

三、曾經遭受過心理問題,但經過自我調節和良好的教育,和過去的父母和解了,成功走出了心理問題。

這類走出心理陰影的人,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肯定不會再貫徹打罵教育。因為他們自己最知道其傷害性。

那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偏差呢?

1、兩代人面臨的問題不同。父輩這壹代人生活在建國後的那段時期,時代主題就是大幹快上建設社會主義,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先進模範值得學習,大家都是精神飽滿、熱火朝天幹工作,壹切都是政治掛帥、以工作為核心,精神上的富足讓心理上的問題少得多。而現代社會則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家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追求各自的事業成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優勝劣汰異常殘酷,身處其中的個體身心疲憊,心理問題難免頻繁出現。從這個角度來說,現代人的心理問題的確多些。

2、幸存者偏差。父輩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考驗,包括物質匱乏、階級鬥爭、繁重的勞動等等,說實在的,能挺下來,活過來的都是強者,而很多中途夭折或去世的人,也沒有機會教訓後輩。因此能活下來的父輩並不代表他們接受的教育有多好,只能說他們作為幸存者活下來而已。

3、社會發展的結果。父輩所處的社會,醫療條件沒有現在好,有些心理上的問題根本沒受到重視,縱然出現問題也歸結為其他籠統的原因。不像現代社會,各種心理問題分門別類,非常細致。就算沒什麽問題,處於亞健康的狀態也受到大家的重視,而且還呼籲個體要提前介入治療或預防,而這些問題父輩們根本就不當壹回事。所以現代社會中,人們心理問題多,與整個社會重視、心理學及醫學高度發達有關。

社會的發展,決定了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關註點,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另壹類人群是值得商榷的。

在這個問題的討論上,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抗壓能力。

什麽是抗壓能力?是人在面對挫折,困難時,內心堅定,堅持,有信心,毫無畏懼地相信壹定能成功的勇氣和信念。

他需要妳內心生出無比堅定的力量。而這是需要擁有足夠多的愛,接受足夠多的信心,足夠多的支持才能生出。他是愛澆灌出來的,而不是打罵,打壓,欺騙。

打著給孩子制造挫折教育的幌子,對孩子動輒打罵,打壓,並不能結出“抗壓能力”這樣的果。相反很容易生出膽小,軟弱,極度自卑的人。

比如《紅樓夢》裏的賈寶玉,在面對父親時,日常的聰明伶俐勁壹掃而光,轉而哆哆嗦嗦,答不上話,就是壹種病態的膽小,畏懼,害怕,極度的不自信。這樣的人內心能得到滋養嗎?能有穩定堅定積極的情緒面對挫折和困難嗎?怕,很難。

打罵教育不是挫折教育,披上再好的外套,裹上再美的外衣,也改變不來這種教育方式造的“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