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壹章到第六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壹章:石猴出世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有壹塊石頭受天地之靈氣,享日月之精華,忽然有壹日崩開,裏面出現壹只石猴。該猴發現水簾洞後被群猴擁戴為王。
第二章:石猴拜師
石猴為尋找長生不老的仙方,獨自駕筏出門求學,師承菩提祖師,得名孫悟空。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鬥雲"。壹日,悟空變為松樹,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自稱美猴王。
第三章:官封弼馬溫
悟空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玉帝知其厲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將其封為弼馬溫。
第四章:大鬧天宮
孫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要開蟠桃會沒有請他,心中十分惱恨。冒充成赤腳大仙孫悟空偷吃蟠桃,喝光酒,吃盡太上老君的金丹後回到花果山,樹起"齊天大聖"旗號。玉帝派十萬天兵天將捉拿孫悟。
第五章:被困五行山
孫悟空反出天宮後,被壓在五行山下。
第六章:觀音奉旨上長安
觀音菩薩舉薦唐僧去西天取經。唐太宗遣命唐僧去西天取經,給唐僧壹封紫金缽盂,用於途中化齋之時使用。唐僧上路,自此開始西天取經之旅。
西遊記中的重要人物
1、唐僧,俗家姓陳,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壹高僧,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僧。西行取經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
後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並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錫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壹難,始終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忘他的歷史功績。
2、孫悟空(又稱齊天大聖、孫行者、鬥戰勝佛),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中的主要角色之壹(傳為吳承恩所著)。由開天辟地產生的仙石孕育而生,出生地位於東勝神洲的花果山上,因帶領猴群進入水簾洞而被尊為“美猴王”。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大品天仙訣、地煞術七十二變、筋鬥雲等高超的法術。
3、豬八戒(原名豬剛鬣)是明朝小說家吳承恩所著《西遊記》以及衍生作品中的主要角色,法號悟能(觀音取),渾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
會天罡數的三十六般變化(即豬八戒三十六變為:顛倒黑白(白天變黑天,黑天變白天)移星換鬥(改變星星位置)回天反日(驅逐太陽)等),所持武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俗稱九齒釘鈀)。
因調戲霓裳仙子並且惹來糾察靈官後,又拱倒鬥牛宮被貶下凡塵,卻又錯投豬胎,後受觀音點化,成為唐僧的弟子,與孫悟空壹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
4、沙僧(法名悟凈)是中國名著《西遊記》以及衍生作品中主要角色。原為上界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到下界,每七日萬劍穿心,在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壹方,專吃過路人。後經觀音點化,賜法號悟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