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大的門
《史記·韓世家》:“二十五年,旱,作高門。”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高門旦開,流水接軫。”
2、借指富貴之家,高貴門等
謂顯貴之家。魏晉南北朝時重門第,有高門、寒門之分。高門大姓在社會上保有壹種特殊的威望,非士族和低級士族出身的富貴人,也會感到自卑。
《莊子.達生》:“有張毅者,高門懸薄,無不走也。”成玄英疏:“高門,富貴之門也。”
《三國誌.魏誌.賈詡傳》:“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
《北史.高允傳》:“學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謹,堪循名教者,先盡高門,次及中等。”
《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徐氏將女兒不肯改節的事說出,王員外道:‘妳怎地恁般執迷......如今畜生無了下落,別配高門,乃我的好意為妳。’”
《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九回:“季斯曰:‘見列高門之外,車駕如往,臣當從行。但恐驚動百官,不如微服為便。’”
唐 劉知幾 《史通·邑裏》:“且自世重高門,人輕寒族,競以姓望所出,邑裏相矜。”
《瞭望》1991年第50期:“壹面自矜名節,不就征辟;壹面艷羨高門,要攀裙帶。”
指高大其門閭。比喻青雲得誌,光耀門庭。
《漢書·於定國傳》:“始 定國 父 於公 ,其閭門壞,父老方***治之。 於公 謂曰:‘少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蓋車。我治獄多陰德,未嘗有所冤,子孫必有興者。’至 定國 為丞相, 永 為禦史大夫,封侯傳世雲。”後因以“高門”指高大其門閭,比喻青雲得誌,光耀門庭。《後漢書·霍諝傳》:“明將軍德盛位尊,人臣無二,言行動天地,舉厝移陰陽,誠能留神,沛然曉察,必有 於公 高門之福,和氣立應,天下幸甚。” 唐 劉禹錫 《寄樂天》詩:“ 於公 必有高門慶, 謝守 何煩曉鏡悲。”
3、高祖
清 梁章鉅 《稱謂錄·高祖》:“ 段行琛 碑:‘高門 平原 忠武王 孝先 。’按高門,高祖也。”
4、漢 宮殿名
《史記·汲鄭列傳》:“黯請閑,見高門 。” 裴駰 集解引如淳 曰:“《黃圖》: 未央宮中有高門殿 。”
5、門名
清 錢謙益 《恭謁孔林先聖廟壹百韻》:“ 高門 猶女謁, 齊 幕自 優施 。”自註:“廟東南二裏,有門曰 高門 , 齊 人遺女樂,陳於 高門 外。”
6、指高門原。故地在今陜西韓城西南。明代張士佩《韓城縣誌》引《水經》雲:“韓有高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