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迪經典摘要如下:
1、我是壹個有理想的人,不願意壹生無所作為,做壹個無聊的人。不多學些東西,我就不舒服。我願把我的壹生獻給我喜愛的事業。我的腿雖然不好,可是多年我壹直是那樣的樂觀,對美好的生活充滿激情。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間。
2、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妳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妳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像所有矢誌奮鬥的人壹樣,我把艱苦的探尋本身當做真正的幸福。壹個人要奮鬥,內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總是依靠別人鼓勁是不會長久的。
3、在困境裏,要樹立信心,相信壹切都會過去,還要自我鼓勵,以樂觀的心態戰勝困難。天才都是在痛苦中誕生的。今天我們的生活依然需要澎湃的激情,壹個人有了激情才會熱愛生活,才有生活的動力。如果沒有不斷更新的愛情,婚姻的花朵就會枯萎。
4、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話,我是壹個健康的人的話,我想我會做的比,比今天還要好。如果我能站起來的話,我想我試試跳舞,真的,這是我內心深處的壹種最大的願望。雖然我這麽多年沒有跳過舞,但是我壹直沒有停止生命的舞蹈,我想生命的舞蹈可能比現實的舞蹈更美麗。
5、作為女性,應該寵辱不驚,或者說榮辱不驚,這是壹種人生境界。當妳突然面對那麽多的閃光燈、笑聲、掌聲,調整自己最重要,該做什麽還是做什麽,必始終像壹泓碧水,那麽藍,那麽深。我感謝生活給了我壹支能說話的筆。
6、它讓我去傾訴了,去抗爭,我不僅活著,而且在寫作中放飛了心靈。我們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只要心還在跳,就要努力學習。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們,把壹切奉獻給人民。
張海迪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英國約克大學榮譽博士。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青團員”光榮稱號,並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1960年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
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知識,並學習針灸,在當地行醫。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結婚。1983年中國***產黨決定將張海迪樹立為宣傳偶像。張海迪女士得到了兩個贊譽:壹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壹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歷任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08年11月當選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2013年9月19日選舉連任中國殘聯第六屆主席團主席。2014年10月6日當選康復國際主席。2016年8月,擔任裏約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 2017年6月19日,張海迪獲得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參選提名。
擴展資料:
人物軼事
張海迪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2002年,壹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並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和五個壹工程”圖書獎。
百度百科-張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