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書的毛病,常常是覺得壹本書句句都不錯,但是浮光掠影的,很少總結和歸納,這本書的歸納,讓我感覺閱讀更深入了。
有空閑的時間,會把這本書拿來看上幾段,或幾章,但沒有筆記,想到要寫博客的時候,就又重新把看過的章節又重新回顧下,標出重點的內容,下面是對幾個章節的體會。
第五章不同品質的心理和智力——這是由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決定的。
第六章為什麽兒童喜歡重復做壹件事情?——這是兒童心智發展的需要。
“兒童的感覺、思緒、智力、思想的最初發展需要的時間比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復。蒙特梭利說:‘如果反復進行練習,就會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P34)
智力教育是引導孩子從感覺到概念,從具體到抽象,到概念之間的聯系的過程。
兒童可以通過名稱建構他的意識活動。這個活動是需要時間的。
第七章兒童心智發展的內在過程——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
心智的發展表現在口頭表達能力、思維的歸納和演繹能力和對藝術的感知能力三個方面。
第八章感覺訓練—兒童智力發展的唯壹途徑——感覺是認識、吸收、消化、運用的基礎。
成人可以給兒童提供感覺訓練的條件,但是,感覺訓練達到的效果卻是由兒童自我教育達到的。
感覺訓練的兩個要點:壹是隔離;二是比較(把相對的內容放在壹起去感知)。
第九章愛是土壤,愛是陽光,愛是兒童的壹切——建立在對兒童生命發展了解的基礎上。
“愛是什麽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已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是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P78)
第十章從愛走向獨立——真正的愛讓兒童精神上獨立,免受奴役,從而獲得自由。
“愛,首先是壹種感覺,壹種的情感,壹種心的投向和歸屬,那投向中有壹種安全感、自由感、輕松感、幸福感,壹種完整的、被解救的感覺。愛,其次是壹種給予的幸福,因為妳曾感受過愛,知道被愛的感覺。而給予,就是獨立的內涵。”(P84)
第十壹章“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我很想知道,怎麽樣的“教”才不算奴役?
第十二章應該怎樣理解孩子——讓孩子充分享受到愛,當妳無法理解孩子的時候,就隨他。
心理學家認識為在兒童期間,壹是建立兒童完整的人格和開發兒童的智力,另壹點是培養兒童的審美觀(審美觀某種程度上就是壹種道德觀)。
長久的觀察也是壹種專註,而專註是科學家的品質。其實,壹個人無論有任何成熟,都需要專註這個品質。
第十三章自由和紀律——紀律是自由和尊重的結果,自由和紀律都是快樂的。
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發展潛力的自由,充分認知的自由。
紀律應該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當壹個人不能成為他自己時,就會出現矛盾和掙紮,痛苦就產生了。”(P108)
“蒙特梭利所說的生命的紀律是指秩序,智力的紀律是指專註,行為的紀律是順從,兒童能遵守事物的法則,也就是能順從規則。有什麽樣的紀律能超過這種紀律呢?”(P110)
第十四章放下陳舊落後的教育經驗,走向理解的愛——了解兒童生命發展的過程,並且為這個生命發展的過程提供他所需要的東西
第十五章發展心智與掌握知識——幼兒期最重要的是讓兒童自己發展自己的心智、生命、認知能力、認知技巧。
第十六章“愛和自由”的教育實踐——
1、兒童的審美高於成人。
2、讓妳說的每句話都算數。(不說壹句廢話)——簡潔——“三段式”方法。
3、客觀
第十七章因為有愛而願意順從,因為有意誌而能夠順從
第十八章孩子達到順從的三個階段
第壹個階段,半順從階段,能夠順從,但並非總是如此。三歲以前的兒童是不懂得順從的,除非和他的沖動壹致。
第二個階段,兒童不再缺乏因控制而導致的障礙。
第三個階段,順從真理。兒童會渴望順從,這時順從只轉向他認為優秀的人。
第十九章兒童的優秀品格如何形成?——讓兒童完全自由地聽從內心的驅動去做他的事。
第二十章怎樣努力才能為孩子創造好環境?——發展自身
第二十壹章關於“吃”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兒童有選擇吃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