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的意思解釋:頭觸碰在地上且停留壹會兒。
稽首(qǐ shǒu),指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壹種。常為臣子拜見君主時所用。跪下並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稽首的意思就是頭觸碰在地上且停留壹會兒。稽有(jī)和(qǐ)兩個發音。有學習禮儀的學者認為稽首的發音應該是jī shǒu。
註意,中國傳統禮儀的稽首動作和佛教的叩頭動作是不壹樣的,手的動作是不壹樣的,當然它所代表的意義也是不壹樣的。佛教的叩頭動作手心是向上的,意為承接佛法。
出處:
《周禮·春官·大祝》:壹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賈公彥疏:“壹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頓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國語·晉語》:宣子拜稽首焉。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孟明稽首曰。
《三國演義》: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公羊傳·宣公六年》:“靈公望見趙盾,愬而再拜;趙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趨而出。”
《史記·趙世家》:“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固聞王之胡服也。’”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稽首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