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狗盜”的意思是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1、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2、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雞鳴狗盜,遮遮掩掩。”
3、釋義:該成語原意指學雞鳴叫以騙人,裝成狗的樣子盜竊;後來比喻低賤卑下的技能或行為,亦指具有這種技能或行為的人。
4、近義詞:偷偷摸摸、狗盜雞鳴、旁門左道、鼠竊狗盜、宵小之徒、鼠竊狗偷。
5、反義詞:光明磊落、正人君子、盜亦有道。
6、成語用法:在句子中壹般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雞鳴狗盜”成語寓意:
成語故事雞鳴狗盜妙趣橫生,而又耐人尋味。以善養門客著稱的孟嘗君在生死攸關之際,依靠雞鳴狗盜之力,逃過了壹劫,從而讓大家看到孟嘗君胸懷博大、知人善任、智慧超群的優秀特質以及門客們對他的忠心耿耿。正因為孟嘗君胸襟博大,才能包容門下食客,哪怕他們無壹技之長,並出現了門客三千的盛況。
正因為他能知人善任,壹些看似只會雞鳴狗盜的平庸之輩,在關鍵時刻卻能站出來,壹展身手。由此可以說,盡管“雞鳴狗盜”這個成語多用於貶義,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領或偷偷摸摸的行為,似乎難登大雅之堂,但是通過深入學習、解讀該成語故事,卻讓人浮想聯翩,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