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Give and Take》by Adam Grant 閱讀筆記(壹)

《Give and Take》by Adam Grant 閱讀筆記(壹)

最喜歡的融合社會心理,商業邏輯與處世哲學的書之壹,其中穿插豐富的商業世界的案例。看第二遍時順便做壹點閱讀筆記,用自己的話來總結書中觀點,融入壹些自己的認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利己是人之本性,情有可原,要正視直視,無須批判。這本書的目的也絕非純粹的宣揚利他主義,教育每個人做雷鋒,而是另辟蹊徑,剖析當下社會個人和機構如何更有效率的創造最大價值。對於現代社會的深度認知和整合性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把利己和利他緊密連接起來。我們也更無需按圖索驥,給人對號入座,打上三個標簽。給予者,匹配者,索取者,只是三種模型化的人際關系的心理和行為方式,我們作為現實中的人,都只是三者按不同比例調和的混合體。

如果根據職業成就的高低來勾畫壹個金字塔,給予者占據塔尖和塔底,中間填充的是匹配者和索取者-大多數人是匹配者。換言之,奉獻和給予在職場和商場是把雙刃劍,可能導致妳被無情利用和淘汰,同時也可能換來巨大的成功。其中的玄機是什麽?

在工業時代,在零和博弈的競爭環境和信息壟斷可行性極高的商業環境下,成功者很多是索取者。後工業和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壟斷的壁壘逐步瓦解,壹個人名聲的傳播速度之快,以及對於團隊協作的需求增強,索取者,即便偽裝重重,因為以犧牲他人的利益來成就自己,最終會受到大部分人(匹配者)的懲罰,自掘墳墓,半路夭折(大洋彼岸的我和國內人同步看到中金事件禽獸男主的無恥言行);相反,給予者因為不算計回報,樂於分享和幫助,從而為團隊和公司創造可貴價值,同時為自己獲得更多額外機遇,他們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他人的成功之上,具有漣漪效應。

成功的給予者在以下四個方面擁有獨特的技巧:交際,協作,評估和發揮影響力。

1.社交模式

給予者的社交方式:廣種福報,真誠交流,不參雜任何附加利益條件,而在需要獲取他人幫助時簡單明了的表達,人脈非常廣。

索取者和匹配者這兩類群體在搭建人脈時會帶功利色彩,權衡價值,只挑“有用”的人,而給予多少是經過謹慎計算的,因此交往的人數量必然有限,人脈圈要比給予者窄很多。

“休眠”人脈的潛在價值(因有段時間沒有聯系,處在待激活狀態的人脈):和“弱關系”的性質類似,那些和妳不是很熟識的人,反而能給妳帶來全新的信息和知識。原因很簡單,熟人圈各人之間掌握的信息大都處在同步對稱狀態,倒是那些和妳不熟絡,關系較淡薄的人,很可能掌握妳完全不知道的信息。相對於純粹的“弱關系”,從“休眠”關系獲取信息更為自然,免去了牽強。這類人脈的開挖潛力某種程度類似於CRM裏曾經活躍卻歸於沈寂的銷售線索。而給予者在開挖沈寂人脈這方面可以大展身手,只因他們四處播種福報,施者無意,受者記心,從而可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喚醒他們。

2. 協作

創造力的發揮某種意義上說是壹種相對孤立的個體狀態。調查表明,傑出的建築設計師的特質多半接近於索取者- 對自己有充足的自信,居功,以自我為中心。這些特質為持久創造力打下基礎。然而,其實給予者和索取者同樣都可以擁有高創造力。區別是,給予者的創造力擅長在團隊協作中發揮,且甘願做幕後英雄,把功勞歸於其他團隊成員。索取者執著於捍衛自己的成果,不容壹點質疑,始終處於孤立,更糟的是,如果他過度利己,違反遊戲規則,對他自己的職業是很大的打擊。

其實他人的力量和貢獻往往要高於我們的預估。個人的進步和團隊協作環境緊密不可分割。以外科手術醫師為例,只要他壹直呆在同壹家醫院工作,那麽每做完壹個手術,他們的手術失敗率就降低1個百分點。壹旦轉移到新的醫院,這個累積的過程就被打破。不變的環境,同壹批助理,護士和同伴,會隨著時間推移增加對他們的熟悉度,從而在手術中更好的銜接各個環節,降低了失敗率。換言之,若是孤立的把外科手術看成壹種個體的練習,是毫無意義的。

給予的哲學:為團隊貢獻的價值越多,整個團隊得到的利益就越大。同時,妳也會贏得隊友的更多尊重;妳若與人爭搶功勞,只能為自己樹敵;妳若抹掉夥伴的功勞,全部占為己有,那是自我毀滅。

索取者在團隊協作中更容易產生認知偏差。他們過度相信自己的觀點,而忽略他人的反饋。而給予者以團隊利益出發,從而可以更輕松的換位思考,大大減小認知偏差。但這裏又有壹個問題,在提供幫助的時候,妳是否確定對方需要的就是妳所認為的?這需要跨越第二層認知偏差,達到信息的完全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