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大歷十大才子之壹。
韓翃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登進士第。代宗寶應元年(762年),侯希逸為淄青節度使,聘為其幕中從事。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為其部將所逐,韓翃隨在長安閑居10年。
大歷九年(774年),為汴宋節度使田神玉從事。其後歷事繼任節度使李忠臣,李希烈,李勉。建中元年(780年),因作壹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唐德宗親自點名用他為中書舍人。約在貞元初去世。
韓翃在大歷十才子中頗有盛名,其詩工整清麗,多流連光景和唱酬贈別之作,流傳名句甚多,但其詩作較多地註意辭詞藻和技巧,缺乏深刻的社會內容。留有《韓君平集》3卷等。
韓翃的成就
韓翃詩集裏十之八九是送行贈別或者唱和吟詠的詩歌。這類作品在唐代其他名家詩集裏所占的比例似乎都沒有像他的詩集裏那麽大。韓翃善於輕巧而具體地預祝旅途順利,說得古代舟車仿佛具有現代交通工具的速度。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繼辟幕府。
建中初,以詩受知德宗,得到德宗的賞識,被授予駕部郎中、知制誥等官爵,最後官至中書舍人。韓翃與錢起、盧綸等人號稱大歷十才子。他作詩興致繁富,壹篇壹詠,朝野珍之。
唐朝天寶年間,詩人韓翃羈滯長安,與李生相友善。李生家的歌姬柳氏,艷絕壹時,喜談謔,善謳詠,慕翃之才,甚屬意焉。李生遂慷慨將柳氏贈翃,並解囊資助三十萬玉成二人婚事。翌年,翃得登第,遂歸昌黎省親,暫將柳留長安。適逢安史之亂,兩京淪陷。為避兵禍,柳剪發毀形,寄居法靈寺。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韓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