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原文及翻譯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原文及翻譯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的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節選自《三國誌·卷三十六·蜀書六·諸葛亮》)。

翻譯:諸葛亮擔任丞相期間,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他以誠待人,做事公道。凡精忠為國、濟世安民的人,即使是他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賞賜;觸犯國法、玩忽職守的人,即使是自己的親信也給予處罰;坦白自首、勇於自新的人,即使罪行很重也要從寬發落;巧言令色、文過飾非的人,即使罪行輕微也要加以嚴懲。

再小的善良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微不足道的過錯都予以嚴懲。他精通各項事務,善於找到問題的要害與關鍵。他講求名實相符、言行壹致,對於那些虛偽狡詐之人決不錄用。他因此在整個蜀國贏得了普遍的敬畏和愛戴,施行的刑法政令雖然很嚴厲,卻沒有人怨恨他,這是因為他做事公正和勸勉告誡明確的緣故。

諸葛亮可以說是壹個精通治國之道的良材,堪和管仲、蕭何這類傑出的政治家相匹敵。然而他連年用兵,卻未能最終獲得成功,這大概是因為隨機應變的軍事謀略不是他的專長的緣故吧!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劉備依附荊州劉表時三顧茅廬,諸葛亮向劉備提出占據荊州、益州,聯合孫權***同對抗曹操的“草廬對”策(壹說隆中對),劉備根據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漢政權,與孫權、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