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的意思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的意思

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人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

出自——春秋戰國孔子及弟子《論語?·?顏淵》。

原文: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譯文: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壹項,那麽這兩項中去掉哪壹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麽國家就不能存在了。”

擴展資料: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是壹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

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

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百度百科—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