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清明文明祭祖作文

清明文明祭祖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壹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壹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清明文明祭祖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文明祭祖作文1

 又是壹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著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裏,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著清波蕩開,蕩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淒淒冷冷,絲絲細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著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沈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壹樣,沈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淒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裏,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淒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濕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復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壹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仿佛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壹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麽壹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壹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松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蕩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清明文明祭祖作文2

 清明是壹支歌,壹首唱在萬千華夏兒女心中的歌。跳動的音符是那不滅的中華魂。

 ——題記

 走近清明,幾絲細雨,幾縷哀思,穿越了壹個又壹個清明時節;幾捧黃土,幾杯清酒,度過了那數不盡的淒苦長夜;幾滴汗水,幾行熱淚,訴說了那灑下奮鬥的萬頃高原。清明的哀思不絕,似老鴉低嗚的淒涼,似高猿長嘯的深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杜牧留下的清明之靈;“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是張繼繪出的清明之形;“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仙野僧。”是王宇俏灑下的清明之神;“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是白居易刻畫的清明之境。自古而今,萬千墨客低語細唱出了清明的夕陰。

 清明節,這個多麽神聖的日子!這天,筆墨揮灑的陽光溫暖了壹個世紀,濃郁深厚的思念籠罩了整個黃土大地。記得1937年,長達六周慘絕人寰的南京_,掩埋了三十多萬鮮紅的生命:記得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垮了千萬座高樓,面對這些,我們中華民族卻用堅強和萬眾壹心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漫步墓園,簡樸的灰白色書寫了逝者的過去。壹片不知名的藍色小花迎著春風綻放著,

 微露笑顏,幾個姐妹兒擠在壹起,似比美,似賽俏。他們在壹片瓦礫中紮根,似乎在向著命運挑戰,訴說著他們的不甘。

 壹片寂靜的海中生命開始了。在黑暗中孕育,就像幽深的泥土為了光明而生長,然後努力地汲取的陽光,開枝散葉,開花結果。

 也許生命本該這樣,談不上公平,只有付出才得以綻放。看著那些逝去的亡靈,我們真心為他們祈禱:“壹路走好!”。

 春風吹著,我惋惜這空中沒有夾雜的雨。走出墓園,不禁靜靜沈思。其實清明本該有雨,來洗滌城市,洗滌生命,洗滌人生的苦厄。

 有風無雨,卻罷折柳寄思話清明。

清明文明祭祖作文3

 每當到了清明,天空也會隨著人們的心情,下起杏花小雨。雨越下,人們的心情也越發悲傷。這時,我不禁想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詩。

 清明下雨,這已在人們的腦海中成了壹個概念。充滿哀思的清明日,似乎有了春雨的身影,才更能使人感受到節日的氛圍。雨不停地下,石級小路,被雨水沖得明凈光滑。路旁的竹子,被春雨罩著,霧蒙蒙的,很難看到遠方;山下的村子裏,壹片綠意,盛開的桃花,被藏在著四月的春雨中,顯出壹番詩情畫意。這迷人的綠意,這朦朧的細雨,好似顏料滴在宣紙中,朝四周蔓延開來。我和家人看著這如詩如畫般的風景,驅車在蜿蜒的山路中,開往要前去掃墓的老家。路上,有許多與我們同方向的車輛行駛在路上,但這其中,很少人是去遊玩的。和我們壹樣,只想著早些到達目的地。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奔波,終於看到了老家的標誌性樹木。下了車,大家從後備箱內拿出了幾袋掃墓用的物品,大人到以前的街坊鄰居家借來鐮刀和鋤頭後,就往山上前去掃墓了。我獨自壹人扛著鋤頭,還拿著壹包的祭品,輕快地走在隊伍的前面。大家在路上邊走邊聊,沒有那種濃烈的哀思,卻有著對長輩的無限遺憾。

 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看著遠方迷人的景色,感受林間清新的空氣,仿佛這次是來春遊的。穿過壹條條窄小的田埂,爬上陡坡,壹座莊嚴的墓地赫然眼前。來到墓前,大人們揮動著手中的鐮刀和鋤頭,除去那些爛葉雜草;我和媽媽把祭品擺好在墳頭,點上蠟燭,拿著香火擺上幾拜,依次寄托我們對祖輩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祝福他們也能幸福快樂地生活。想到這些,我不禁淒然淚下。這當中,大家都沒怎麽說話,默默地做著正在做的事情。我想,大家壹定都在思念著已逝的親們吧。墓旁響起“劈裏啪啦”的鞭炮聲,掃墓也便在這爆竹聲中結束了。

 春雨依舊淅淅瀝瀝地下著,我的心情也隨之憂傷了起來,在這朦朧的雨景中,我們踏著壹路淒清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清明文明祭祖作文4

 “文明”這個詞很神聖,“文明”這個詞,我們也常常談到。但總覺得文明似乎與我們身邊的事無涉,很遙遠。文明,似乎是壹個總在我們前面的行為規範。

 清明節到了,學校提倡文明祭祖。按照慣例,我把精神傳達給了家長們後,就已經淡忘了這回事。

 過去,每天掃墓時,都是坐車去,但這次,出人意外,長輩竟然都贊成走路去。我是極不願意的,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怪笑著對我說:“別不耐煩,走路不僅可以減肥,有利於健康,還能降低碳的排放量,很環保呢!”我對減肥不太感興趣,但壹聽這比較環保,來勁了。老師們不常說,為了永川的天更藍、水更綠,得大家身體力行。今個,咱也環保壹回——走著去掃墓。

 也許是走路的緣故,感覺走了老半天,才到第壹個墓地。準備化紙時,發現墓前青草、雜樹較多,焚化火紙容易引發大火。大家為燒紙的事情討論起來,有的認為只要小心點,沒有什麽事;有的則認為,幹脆不燒紙;有的則認為,不燒紙則違反中國的傳統風俗…..經過大家的討論,最後決定在山下把紙燒後,再上山上祭拜。

 長途奔襲了壹上午之後,到達了最後壹個目的地:半山腰上的外公墳墓。按照慣例,首先得為墳頭除雜草,其次,得將上山的路清理出來。當大家掏出“家夥”準備大幹壹場時,壹個聲音在心裏告訴我:外公之所以生前希望自己埋葬在這裏,是喜歡這裏的樹,喜歡這裏的草,假如外公還在,他壹定不希望我們如此做。我把想法告訴其他人後,他們覺得有理,就改變了行動方案,僅是清除了壹下路邊雜草,盡量的維持原狀。

 壹日掃墓下來,我突然感覺到文明,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少坐車、少砍樹,愛護環境,就是壹種文明。

清明文明祭祖作文5

 雲遮艷陽雨綿綿,濕紅落英惹人憐。往年的清明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著迷蒙黯然的氣氛,勾起人們的憂愁和悲傷。幸運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終於肯放了壹點晴,我們壹路人,出發準備去掃墓,但更多的是興沖沖地去尋覓春天的芳蹤。

 車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花將我們包圍其間,田野裏的油菜花襯著天空的光輝,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堂皇,沒有玫瑰那樣絢麗。沒有工筆雕琢的刻意,也沒有濃墨重彩的痕跡,只輕輕幾筆,就勾畫出春的律動。多想駐足,漫步到那無際的花海中去啊。但是還有任務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來沿途會遇見更多的春景。下了車,壹棵桃樹,終於來到我的眼前,粉紅的花兒,已經被昨日的雨澆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壹個個含羞嬌美的女子,紛紛投來盈盈的笑意。

 走在記憶中的崎嶇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個山陵,兩旁仍是壹年四季清麗的草兒,還有點點細細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黃色的小小花朵,壹片片,壹簇簇,壹叢叢,散落在草兒之中,交相輝映,壹片繁盛景色。這裏的壹切那麽熟悉,又那麽陌生。路邊有壹些棉菜,說是可以做清明團子的東西。在綠葉外面好像是裹了壹層絨毛,這樣看上去好像是銀白色的,綠葉之間的花呢就像米粒壹般大小,是黃色的。我彎下腰壹摸,毛茸茸的,那麽柔軟,那麽嬌嫩。我們埋頭摘棉菜,雖說不是滿載而歸卻也已是收獲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壹把大交椅。經歷了壹年的風吹日曬,這裏布滿了雜草和壹些蜘蛛網。大家都動起手來清理,我看自己幫不上什麽忙,罷了,還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松軟的泥土上,壹種不知名的花兒映入眼簾,是白色長條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卻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後來知道說這種花是可以止血的。祭奠過後,我們就帶著壹路春色準備啟程回家了。

 遠遠地,揮手再見,春色明年我們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