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鄭旦和西施的關系及故事結局是什麽?

鄭旦和西施的關系及故事結局是什麽?

鄭旦是歷史上壹位與西施齊名且同樣具有愛國情懷的剛烈女子。鄭旦好劍,性格剛烈。但多年來,西施是廣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鄭旦呢,倒是默默無聞,不為人知。約在公元前490年,鄭旦被越王勾踐選中與西施,教以禮儀,習以歌舞,獻吳王為妃,以迷惑吳王夫差,離間其君臣關系。她們臨危受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扮演了使者和間諜的角色。公元前473年,越國軍隊攻占了吳國都城姑蘇,滅掉了吳國。這在壹定程度上,與西施和鄭旦的犧牲奉獻是分不開的。鄭旦亭與西施殿相對,為八角重檐,上層為三疊檐圓頂。內置巨鐘,撞之訇然。整座亭角精巧別致,昭示著浣紗鄭旦女壹如既往地默默相伴著西施。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為紀念西施,前人在西施故裏建造了西施殿。位處諸暨城內。西施殿位於城南的苧蘿山下,浣紗江畔。古越臺依山而築,正對門樓。臺內奉越王勾踐,兩側立謀巨範蠡、文種,臺中上懸臥薪嘗膽匾額,盡顯勵精圖治、滅吳雪恥之誌。造像高大魁梧。系樟木雕刻。過鄭旦亭,進入盤山碑廊,依山勢緩步登高,透過右側壁上有關西施事跡的圖片、詩文陳列,便可知西施由越人吳留下的眾多遺跡,管窺這位絕代佳人以身赴國難的生平。出西施殿,便見江岸立壹飛詹亭閣,稱浣紗亭,亦謂西施亭。沿遊步道而下到江邊,矗著壹塊古樸蒼褐的巨型方石,上鐫浣紗石,在《中國名勝辭典》列有條目。相傳為西施浣紗處,曾是當年西施與範蠡互贈信物,訂下百年之好的地方。故浣紗石又名結發石。據說,凡到過結發石的情侶,他們的愛情分外美滿。歷代文士對浣紗石多有吟誦。近旁坡上,嵌著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題寫的西施浣紗處鐫刻石碑。此外修築的遊步道和棧橋,盤曲錯落,使西施亭和浣紗石融成壹處完美的景點。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李白詩句),苧蘿山座落浣江西側,以盛產苧麻而得名。山高僅數十米,周不滿三裏,端秀玲瓏,翠巒玉立。裸露巖石呈赭紅,俗稱紅樓石。為西施、鄭旦故裏所在。輿地誌雲:諸暨苧蘿山,西施、鄭旦所居,其方石為浣紗處。山東側建有浣紗亭,與浣紗石交相輝映,山麓有西施廟殿、浣紗祠宇等建築。苧蘿山腳是浣江,又名浣紗溪。江畔有浣紗石,為當年西施浣紗處。浣江碧波粼粼,回環於西施故裏苧蘿山和鄭旦故裏鸕鶿灣之間。鄭旦故裏,位於浣紗東岸的金雞山下。鄭旦字修明,與西施同為美女,浣紗姐妹。《越絕書》載: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之於吳王。吳王大悅?南宋文學家王十朋遊苧蘿山鸕鶿灣村時詠詩雲:壹林春色自啼鳥,兩岸夕陽伴釣舟。楊柳堤邊空悵望,石巖***畔且遲留。西施殿建有鄭旦亭,以紀念這位愛國女子。在家鄉人的心目中,鄭旦是永遠的女中豪傑。他們以她為榮,他們敬仰她。現今鸕鶿灣村仍以鄭姓為主,村北臨江建有鄭旦亭,以紀念這位愛國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