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只有壹個讀音,讀作yí。
漢字釋義:
〈動〉
(1)形聲。從貝,臺聲,與財富有關。本義:贈送。
(2)同本義 [present]。
貽我彤管。——《詩·邶風·靜女》
美人之貽。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唐·韓愈《師說》
嘗貽余核舟壹,蓋大蘇泛 赤壁雲。——明·魏學洢《核舟記》
差徭驛遞最繁苛,公(袁可立)貽書郡守。——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3)古經傳中詒、貽見互。清· 鄭珍說“貽”字皆漢後所改。如:貽餉(留贈);貽贈(饋贈,贈送)。
(4)遺留 [leave behind;bequeath]。
貽我來牟。——《詩·周頌·思文》
坐貽聾瞽。——唐· 李朝威《柳毅傳》
(5)又如:貽誤(錯誤引領,使入歧途);貽累(連累);貽笑(詒笑。被人譏笑);貽謀(留下的主意);貽厥(貽:留;厥:其);貽燕(給後世子孫留下安定的根基);貽臭萬年(惡名留傳後世,萬世難除)。
湯斌亦受學夏峰,然觍顏仕虜,官至壹品,貽儒學之羞。——劉師培《清儒得失論》
(6)在某些文章中也有“給別人寫信”的意思。
〈名〉
貽貝屬或有關屬的海產雙殼類軟體動物 [mussel],通常有壹個卵形或長形貝殼,具壹黑色角質層並依動物分泌的細絲狀足絲附著在基層。
相關成語:
貽患yíhuàn:留下禍患。
貽患無窮。
貽害yíhài:留下禍害。
貽害無窮。
貽人口實yírénkǒushí:留下被人攻擊的話柄。
貽誤yíwù∶錯誤引領,使入歧途。
貽誤青年:錯誤遺留下去,使受到壞的影響。
貽誤工作。
貽笑大方yíxiàodàfāng:被有學問或內行的人所笑。
小生意下卻疑是此劍,但說來又恐不是,豈不貽笑大方?――清·錢彩《說嶽全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飴。《說文》贈遺也。經典通用詒。《爾雅·釋言》貽,遺。《註》相歸遺。《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詩·邶風》貽我彤管。《釋文》貽,本又作詒。
又《爾雅·釋魚》貽貝。《註》黑色貝也。
又《集韻》《類篇》羊吏切《正韻》以智切,?音異。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