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花椒要吃的明明白白:這39種原產花椒的特點和產地妳都應該知道

花椒要吃的明明白白:這39種原產花椒的特點和產地妳都應該知道

花椒是我國傳統的調味品和香料,我國原產花椒有39種,北起遼東半島南至海南島, 東自臺灣西至西藏東南部均有分布。

原產我國的花椒屬植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花椒又稱秦椒、 鳳椒、 蜀椒等,花椒在甘肅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栽培 歷史 , 北魏時期傑出的農學家賈思勰在 《 齊民要術》 中記載: “蜀椒出武都, 秦椒出天水”, 甘肅隴南、 天水壹帶的花椒以其芳香濃郁、 麻味純正、 色澤艷麗而享譽古今中外, 早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

花椒產地北起東北南部, 南至五嶺( 大庾嶺、 越城嶺、 騎田嶺、 萌渚嶺、 都龐嶺的總稱, 位於江西、 湖南、 廣東、廣西四省 (自治區) 之間, 是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 )北坡, 東南至江蘇、浙江沿海地帶, 西南至西藏東南部; 臺灣、 海南及廣東不產。常見於平原至海拔較高的山地, 在青海海拔2500 米的坡地也有栽種。

雲南西北部的花椒樹, 常見在雌花上有發育的雄蕊, 它的花被片的大小有時相差很大。

陜西、 甘肅二省南部及四川西部及西北部的花椒, 其小葉的邊緣有較大的鋸齒狀裂齒, 果梗較纖細且長, 分果瓣較小, 但色澤鮮紅、 紫紅或洋紅色,。

其他地區的花椒, 其果梗壹般較粗而短, 分果瓣幹後多呈暗紅褐色。 生於南方的花椒, 花期較早, 約在3 月中旬, 果期也較早, 但果皮所含油分不如北方的多。

青海、 寧夏、 甘肅、 陜西和四川產的最優, 遼寧、 河北、 山東、 河南、 山西等省產的也屬優良。

市場上的花椒因產區及采收季節而不同, 商品名稱也多:

西北部分地區和西南產的通稱川椒, 或稱川紅椒, 亦稱大紅袍

果皮色紅潤, 油點大, 凸起, 香氣濃, 味香而麻辣, 無籽, 質脆,內果皮淡黃白色, 品質最優。 至於果皮色淡紅, 粒小, 閉口(尚未開裂去種子) 的, 其味不純, 屬次品。

野花椒又稱花椒、 巖椒、 青花椒、 土花椒等, 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及華北山地灌木叢中, 產青海、 甘肅、 山東、 河南、安徽、 江蘇、 浙江、 湖北、 江西、 臺灣、 福建、 湖南及貴州東北部。

野花椒見於平地、 低丘陵或略高的山地疏或密林下, 喜陽光, 耐幹旱。 適宜溫暖濕潤及土層深厚肥沃壤土、 沙壤土, 萌蘗性強, 耐寒, 耐旱, 喜陽光, 抗病能力強, 隱芽壽命長, 故耐強修剪, 不耐澇, 短期積水可致死亡。

野花椒果作草藥, 性溫, 味辛, 麻舌, 有溫中散寒、 健胃除濕、 止痛殺蟲、 解毒理氣、 止癢祛腥的功效, 可用於治療積食、 停飲、 呃逆、 嘔吐、 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肌肉疼痛、 脘腹冷痛、 泄瀉、 痢疾、 蛔蟲、 陰癢等病癥。

川陜花椒又稱大金花椒、 皮氏花椒、 小葉花椒。 本種可作花椒的砧木, 果皮可提取芳香油, 種子也可榨油。 產陜西、 甘肅 (徽縣、 成縣) 二省南部, 四川 (大金、 理縣、 祟化) 。

竹葉花椒又稱竹葉椒、 洋椒子、 狗椒、 兩面針。 果皮麻味較濃而香味稍差。 產山東以南, 南至海南, 東南至臺灣, 西南至西藏東南部。

全株有花椒氣味, 果麻舌, 苦及辣味均較花椒濃, 果皮的麻辣味最濃 。 新生嫩枝紫紅色。 根粗壯, 外皮粗糙, 有泥黃色松軟的木栓層, 內皮硫黃色, 甚麻辣。

果亦用作食物的調味料及防腐劑, 江蘇、 江西、 湖南、 廣西等有收購作花椒代品。 山地有少量栽培, 或作花椒砧木。

通常為高1 ~2 米的灌木; 莖枝有短刺, 刺基部兩側壓扁狀, 嫩枝暗紫紅色。

壹般生長於五嶺以北、 遼寧以南大多數省區, 但不見於雲南。 生長於平原至海拔800 米山地疏林或灌木叢中或巖石旁等多類生境。 朝鮮、 日本也有分布。

另外, 花椒屬植物還有刺花椒、 嶺南花椒、 墨脫花椒、 異葉花椒、 微柔毛花椒、 翼刺花椒、 梗花椒、 浪葉花椒、 屏東花椒、 椿葉花椒、 簕 花椒、 石山花椒、 糙葉花椒、 硯殼花椒、刺殼花椒、 貴州花椒、 密果花椒、 蘭嶼花椒、 雲南花椒、 廣西花椒、 擬硯殼花椒、 雷波花椒、 荔波花椒、 大花花椒、 小花花椒、 朵花椒、 多葉花椒、 大葉臭花椒、 尖葉花椒、 菱葉花椒、花椒簕、 狹葉花椒、 氈毛花椒、 西疇花椒、 元江花椒等。

本文文字內容來源自圖書《花椒優質豐產栽培管理與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