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錯別字的研究報告範本如下: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18日。
調查地點:超市、菜市場、路邊。
調查材料分析:
1、菜市場有壹地攤上賣蘿蔔,而他把“蘿蔔”的“蘿”錯學成了“羅”,成了“羅蔔”。
2、某壹灌湯包店來自天津,然而他把“湯”錯寫成了“蕩”,從而成了“天津灌蕩包”。
3、在壹家暑假班旁邊寫著“門口亭車”,他把“亭”寫錯了,應該是“停”。
4、還有壹家家具店把“家具”的“具”寫成了“俱”,變成了“鴻運家俱店”。
5、某餛飩店的招牌就是餛飩,可他把“餛飩”的`“餛”寫成了“混”,從而成了“混飩”。
6、某食油日雜連鎖店的“連”錯寫成了“鏈”,變成了“鏈鎖店”。
通過討論,認為錯別字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幾點成因:
1、現代人的文化水平有點兒低,有些人明知道是錯的,卻還習慣性的寫錯。
2、有些同音字容易搞混,如:以,已;在,再;想,響等。
3、有些形聲字容易搞混,如:己,已;概,慨;既,即;極,級等。
4、現代人對漢字的態度太不認真了,導致街頭的壹些招牌字出現了錯誤。
針對上述現象,提出了如下建議:
1、監管部門應該加強管理,使街頭錯別字徹底消失。
2、倡議商家制作標準、規範的廣告牌。
3、建立調查小組,向監管部門反映情況。
調查人:xxx。
20xx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