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的意思是桃花飄落到溪水之上,出自李白《山中問答》,詳細介紹如下:
壹、古詩介紹:
1、《山中問答》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這是壹首古絕,以問答形式抒發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詩人的矛盾心理。全詩語言樸素,轉接輕靈,活潑流利,渾然天成,用筆有虛有實,實處形象可感,虛處壹觸即止,虛實對比,意蘊幽邃,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
2、李白曾經多次隱居山林,他在少年時代和逸人東嚴子隱居岷山,出川以後從唐玄宗開元十五年開始,李白在安陸居住十年,曾隱居白兆山桃花巖,此詩當作於開元十七年或十八年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巖隱居時期。
二、原文及翻譯:
1、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有人問我為什麽隱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閑,桃花盛開流水杳然遠去,這裏別有壹番天地,豈是人間。
2、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載東晉時,武陵有壹漁人在溪中捕魚,忽進桃花林,林盡處有山,山有小口,從山口進去,遇壹與外界隔絕的桃花源,裏邊的人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
三、作品賞析:
1、這是壹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以問答形式並暗用典故抒發了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體現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起得突兀,後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壹作山中答俗人,那麽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
2、詩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突出題旨,以喚起讀者的註意,當人們正要傾聽答案時,詩人筆鋒卻故意壹晃笑而不答。俗人的疑問就是李白為何要隱居,可是他的隱居卻實在不容易說得那麽清楚,使得俗人能夠明白,而且這樣的事,對俗人不便說,也無必要說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